永遠都會變,變化是現實(1)

傑克.屈特(Jack Trout)、史帝夫.瑞弗金(Steve Rivkin)

人氣 3
標籤:

第四章 永遠都會變,變化是現實

經歷了近幾十年來競爭加劇之後,緊接而來的變化加速,是另一個讓商業界日子更難過的大問題,而促使這項變化的因素就是科技。

就這個問題而言,沒有人比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創新的兩難》一書中提出的說法更精闢了。我會敦促每一個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買一本來讀,就算只讀前言,也已經值回票價。

克里斯汀生提出一個概念叫做「破壞性科技」,這是科技產業以及依賴科技支撐的產業之共同敵人。

為了要讓你感受,是什麼力量促使變化,下頁表4.1借用了一些取自《創新的兩難》一書的範例。內容讓人十分震驚。



演變是關鍵

讓我們來看看電腦產業裡的腥風血雨。IBM獨霸大型主機市場,但是多年來卻錯過迷你電腦的興起,後者在技術上比大型主機電腦簡單得多。

迪吉多電腦創造了迷你電腦,其他一大票公司也隨之加入戰局,包括:通用資料(Data General)、普萊姆電腦(Prime)、王安電腦(Wang)、惠普以及利多富電腦(Nixdorf)。但是到後來,上述每一家公司又都錯過了個人電腦市場。

這個市場後來落在蘋果電腦、准將電腦(Commodore)、天迪電腦(Tandy)以及IBM獨立出來的個人電腦部門的手上。

不過,這些曾經傲視群雄的大型電腦公司,如今僅留下三家仍與我們同在,即IBM、惠普以及蘋果。這些公司得以生存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會因勢利導:IBM踏入整合式電腦,惠普踏入雷射列印和個人電腦,而蘋果電腦則邁入麥金塔、iPod以及iPhone。

紙本書信和電子郵件

沒有什麼比匹特尼鮑茲公司(Pitney Bowes)目前所面對的兩難,更能生動地表達科技變遷帶來的問題。這家公司是美國紙本書信郵政市場的龍頭,1901年,亞瑟.匹特尼(Arthur H. Pitney)以他首創的郵資機器取得專利。這些郵政用的機器在多年前是了不起的發明,但隨著整個世界愈來愈轉向以電子郵件溝通,這些東西已經逐漸走下坡。

當你可以用黑莓機(BlackBerry)傳送郵件時,幹嘛需要寄信?電子郵件不用人處理,不需要貼郵票,而且馬上就能送達。如今電子郵件已經變成破壞性科技了,這想必是需要重新定位策略的案例,而且,要怎麼做再明顯也不過。

首先,這家郵政公司應該體認,匹特尼鮑茲這塊招牌已經日薄西山,還能維持多久的壽命是一個大問號。但是,靠著現有機器賺來的錢,應優先投資能繼續向前跑的新工具或新品牌。

對任何企業來說,不再投資一個存在超過百年歷史的品牌,並非易事,然而,光靠歷史卻無力回天。這就像是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公司所面對的問題:電話取代了電報,且更便宜、更即時,能夠說的內容又更多。

接下來,隨著老品牌慢慢煙消雲散,這家郵政公司必須建立起新的品牌及新的業務。這並不容易辦到,因為當今的世界比1990年時更難應付。

匹特尼鮑茲公司過去表現傑出,但是讓我們來看看,接下來的一百年將如何發展。如果以賽馬為比喻,我們得說,要贏得這場賽馬的機會並不大。@(待續)

摘編自 《行銷不必再喊選我選我》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創業終極寶典:網路呈現(1)
業務和行銷人員的美麗新世界(2)
觀光小姐健康大使 行銷風城好山水
南寧發現近萬公斤有毒蔬菜 六成未追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