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背後的真相:華爾街的謊言(3)

約翰.塔伯特(JOHN R. TALBOTT)

人氣 1
標籤:

╣謊言15╠

大家不投資,銀行不放款,是由於心生畏懼且失去理性。

我常聽到一種說法,導致當前經濟下滑的主要問題是民眾和投資人都給嚇得不知所措了。

這種論調假定,人們因為情緒上的恐懼反應,導致其出現不理性的行為,如果他們能更理性一點,就會看到,今天的股票市場存在著極多的跳樓大拍賣機會,銀行也能夠明白市場上到處充滿放款的絕佳機會。

這都是胡說八道。在當前市場環境中,銀行和投資人的行動已經夠理性的了。首先,我不認為當前情況下,經濟在短期內會有任何起色。

我能想像各種理由讓道瓊指數站上5,000點,但是我實在沒辦法相信有任何理由能使它在可預見的未來重回14,000點。

銀行之所以不願放款、投資人之所以不願投資的理由,是因為市場環境不夠透明。人人都知道許多銀行存在壞帳問題,但他們並未在帳目中的金融風險項下披露;他們應該將其與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投資風險一起揭露。同樣地,每個人也擔心許多大企業並未充分揭露他們的營運問題。

銀行間拆借利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並非銀行膽怯或者不理智,而是由於他們不知道此體系中的不良資產究竟蟄伏在哪裡。誰會面臨著最大的倒閉風險,因此不想把錢借給其他銀行。

像我一樣,如果他們夠明智的話,或許便能體認到,幾乎全球所有金融機構都已處於技術性倒閉的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借錢給這些機構才真的是不理性。

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不是堅持要銀行對外放款或者給他們更多的流動資金補助,而是應該嚴守所有放款機構高度透明化的準則,還有,應當強迫全球每家公司都充分揭示其依市場公平價計算的資產明細、所有負債狀況以及它所做的所有擔保,包括那些在信用違約交換市場上的交易。

這些報告雖然細如牛毛,但透過網路揭露應當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此一來,全球的信用品質問題便得以舉世一目了然。

當然,這牽涉到更大的問題,有了這種公開透明的曝光行動,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那些真正瀕臨破產的公司?

答案是,我們必須加快我們的破產程序處理,如此一來他們只需用幾週,而不是幾年的時間就可以處理完畢。

確定喪失償付能力的公司,特別是銀行,需要儘速重整,消弭無效率的管理機制,清理他們的債券投資人和債權人,以嶄新的、具有償付能力、正常運作的企業形象盡快重出江湖。

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鑑。日本銀行因幾十年來過度放款,一九九三年,終在日本不動產和股票市場上蒙受巨大損失。

他們沒有立即重整和承認自己的困境,反而把真實狀況對外隱瞞了好幾年,造成日本步入經濟衰退的期間長達十幾年。

再一次強調,銀行業對成功的經濟體系至關重要,假如你任它陷入困境經年掙扎,經濟肯定會隨之遭遇數十年的衰退。

我們可以選擇在此刻,或在十年內,採取必要的強硬措施,強化我們的銀行業。不同之處在於,假如我們耽擱行動,將坐失整整十年的成長期。@(待續)

摘編自 《華爾街的86個謊言:避免投資再次失利,經濟繼續崩壞,你必須認清金融海嘯背後的真相》臉譜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中國經濟--投資泡沫上的海市蜃樓?
華爾街日報:歐洲債務危機傳染風險 仍未完全解除
高盛:奧巴馬打向華爾街的第一炮
歐巴馬修理華爾街 誓言金改勢在必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