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2日訊】美國是轉基因食品的發源地,也是當今世界轉基因食品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1983年,全球第一個轉基因農作物———馬鈴薯就誕生在美國。
不過,國際科學史權威期刊ISIS(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今年2月1日發表關於美國轉基因農作物的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GM Crops Facing Meltdown in the USA)。報告指出,在美國轉基因作物的中心地帶,經遺傳改造而具有耐受除草劑和抗蟲性的主要農作物,正在被超級雜草和次生害蟲破壞,農民也在為這樣的敗局而掙扎,回歸天然的有機耕作實踐是美國農業的唯一出路。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得到認可,歐洲人卻很反感。這種反對情緒在英國、奧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希臘和法國最為厲害。食品安全一直是歐洲人最敏感的話題。歐盟民意調查機構「歐洲指標」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58%的人對利用生物技術開發轉基因食品感到不安。歐洲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很低,因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對環境的威脅等方面都存在隱憂,目前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定論。
歐盟:小土豆引起大風波
3月2日,歐盟委員會宣佈,批准歐盟成員國種植德國巴斯夫公司研發的「Amflora」轉基因土豆。這是歐盟近13年來首次為轉基因食品種植開綠燈,這項決定立即在歐盟成員國引發了激烈的抗議。
3月9日歐洲議會綠黨、自由聯盟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辯論時打出「為了非轉基因歐洲」的標語,表示對這項批准的抗議。
儘管歐盟委員會對「Amflora」轉基因土豆開了綠燈,各成員國仍有權決定是否在本國種植。意大利政府首先提出反對,稱「不僅反對這個決定,還要強調本國在處理這一問題上的獨立性」。奧地利當即決定禁止在其境內種植「Amflora」,法國表示組建一個調查小組研究其安全性。巴斯夫公司所在的德國政府則表示只會在東部地區小面積種植。
歐盟的批准規定了嚴格的種植條件,並保證說「Amflora」不會出現在歐洲民眾的餐桌上,經過優化培育的土豆富含澱粉,可用於造紙等工業用途,同時其副產品或用於生產畜牧飼料。
這一決定也引發了環保組織的強烈反對。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發言人海克.莫德豪爾(Heike Moldenhauer)批評歐盟的決定是「把利益放在了公眾健康之前……轉基因土豆攜帶一種具有爭議性的抗生素耐藥細菌,目前還無法保證這種細菌不進入人們的食物鏈。」
1998年,歐盟也曾批准種植美國研發的轉基因玉米MON810。不過,出於對安全性的擔憂,歐盟六個成員國奧地利、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和盧森堡陸續禁止了種植這種玉米。2008年5月,歐盟曾經否決種植轉基因土豆和玉米。
目前,轉基因作物在歐盟的農業中所佔比例不到0.12%,大部份種植在西班牙。在世界範圍內,歐盟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土地只佔到世界總份額的0.08%。按照歐盟的條例,任何農產品的基因改造超過其本身基因的0.9%就被列為轉基因食品。
ISIS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
國際科學史權威期刊ISIS(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今年2月1日發表關於美國轉基因農作物的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GM Crops Facing Meltdown in the USA)。
報告指出,在美國轉基因作物的中心地帶,經遺傳改造而具有耐受除草劑和抗蟲性的主要農作物,正在被超級雜草和次生害蟲破壞,農民也在為這樣的敗局而掙扎,回歸天然的有機耕作實踐是美國農業的唯一出路。
目前世界上商業化種植的所有轉基因農作物有兩個特性:耐受除草劑特性和抗蟲特性。美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始於1997年,在此後的許多年間迅速增加。截至目前,美國三大主要農作物——大豆、玉米和棉花的耕種區域,其轉基因作物的比例已達85%-91%,種植面積近171百萬英畝。
耐受除草劑的農作物助長了除草劑的使用,導致抗除草劑雜草的產生,反過來又需要更多的除草劑。可是,越來越多的使用劇毒除草劑和除草劑混合物,沒能阻止在耐受除草劑的農作物田地中超級雜草的繼續生長。同時,次生害蟲如抗Bt毒素的牧草盲,成為破壞美國棉花的最主要害蟲。
第一害:殺不死的植物怪物–超級雜草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滋生一種殺不死的超級雜草-「三腳樹」。報導說阿肯色州的田間佈滿巨藜,這種巨藜即使噴灑再多的草甘膦除草劑都死不了。一位農民在3個月內花了50萬美元試圖清除怪物雜草,卻是徒勞;聯合收割機和手工工具對這些雜草也都無能為力。據估計,在阿肯色州有100萬英畝的大豆和棉花田中已大量滋生這些怪物雜草。
這些可怕的雜草可長至7-8英尺高,耐高溫和長期乾旱,產生數千種子,並有發達根系從農作物吸盡養分。如果任其滋長,一年內將佔領整片農田。
抗除草劑的雜草並不是新鮮事。在北卡羅萊納州就有10種,全國有189種雜草對一些除草劑產生抗性。
草甘膦是美國和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除草劑。隨著抗除草劑農作物的種植,使用量劇增。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表明,在主要農作物上的草甘膦的使用量從1994年至2005年間增長了15倍多。
抗草甘膦的雜草不久就出現了,就像很多雜草對以前使用的每一種除草劑產生了抗藥性的情形一樣。美國雜草科學學會公佈在美國有9種雜草被確認抗草甘膦。2004年底,抗草甘膦的帕默藜首次出現在佐治亞州梅肯縣,並向周邊蔓延。根據佐治亞大學雜草專家斯坦利.卡爾佩珀估計,佐治亞州有10萬英畝農田嚴重佈滿了藜,2007年在梅肯縣,1萬英畝農田因抗草甘膦藜大量滋生而被拋荒。
據報導佐治亞州的農民已改種傳統的非轉基因作物。
佐治亞大學的雜草科學家估計,每6米棉行中的平均僅兩種長芒莧雜草會使棉花產量減少23%。一棵雜草可以產生450000粒種子。在阿肯色州、田納西州、新墨西哥州、密西西比州以及最近的亞拉巴馬州,農田已經佈滿雜草。到2009年,有16種雜草被確認有草甘膦抗性。
第二害:次生蟲害
在2008年,「牧草盲」侵染了美國480萬英畝棉田,成為最具破壞性的棉花害蟲。另外一種害蟲,棉盲像名列第五,侵害面積達230萬英畝。
牧草盲從有記錄可查的歷史以來一直是棉花害蟲。在1995年以前,它被針對其他害蟲(如煙草蚜蟲和棉籽象鼻蟲)的殺蟲劑控制住。根據密西西比州立大學三角洲研究與推廣中心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自廣泛種植Bt轉基因棉花與撲滅棉籽象鼻蟲以來,殺蟲劑用量減少;結果牧草盲成為棉田的主要蟲害。
在1995年種植一英畝棉花成本為12.75至24美元;在2005年,種植一英畝用「卡迪拉克」處理過種子的抗蟲保鈴棉、抗農達除草劑棉花的成本是52美元。現在2010年,種植一英畝第二代抗蟲保鈴棉和抗農達除草劑棉,農民們要花費85美元或更多。
「在密西西比州,有的棉農要花費超過100美元來控制葉面蟲害。你把技術費和種子處理費用加上,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的棉花種植面積正在減少。」戈爾說。
更嚴重的問題是,牧草盲已經對幾類殺蟲劑產生抗性。牧草盲在開花期蟲害特別嚴重,其成蟲和幼蟲都會吸食棉花。在中南部州的三角洲地區,由牧草盲造成農作物幾乎全部損失並非罕見。
回歸傳統的有機耕作是唯一出路
印度已嚐到了來自轉基因Bt棉花教訓的苦果 ,次生的與新的棉花害蟲、抗BT害蟲、新疾病帶來無窮的生態災難,最重要的是,土壤耗盡了營養物質和有益微生物而在10年內將不再支持任何農作物的生長。他們的唯一救星是回歸有機農業,因為它已經證明比Bt棉更可持續、利潤更高。而這可能也會應用於美國。
而在美國,有機產品市場增長一直強勁。據來自美國農業部的最新報告,有機食品的零售銷售從1997年的36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度的211億美元。該市場是如此活躍,以至於有機農場有時要勉力去生產出足夠的供應以滿足迅速增長的消費需求,從而導致有機產品的週期性短缺。
經認證的有機耕地面積從1997年時的130萬英畝至2005年的400多萬英畝(占美國所有農業土地的百分之0.5),已增加了一倍多。在同一時期,有機農場數目從5 021增至8 493,經認證的有機農場的平均規模從268英畝增至477畝。
與美國農民最相關的一個研究是由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凱瑟琳.戴拉特和美國農業部的Cynthia A.Cambardella所作的關於從常規農業轉變為經認證的有機生產的三年過渡期中的農場績效評估。持續四年(三年過渡期的和第一年有機)的實驗顯示,對大豆和玉米來說,雖然初期產量下降,但在第三年扳平,在第四年有機產量都超出常規農業。
有機耕種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上有巨大潛力 – 甚至可使我們完全擺脫對化石燃料依賴的程度——通過有機農業和當地化食品(和可再生能源)系統。這是最新的科學分析與由農民領銜研究的案例的獨特結合,尤其是農民自己的經驗和創新,往往挫敗了拘泥於陳舊和過時理論的學術科學家,其中,轉基因技術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大約在ISIS的報告公佈後的同一時間,國際農業知識、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評估(IAASTD)也出版了。 IAASTD是400名參與科學家和來自全球110個國家的非政府代表三年深思熟慮的成果。它得出的結論是,小規模的有機農業是戰勝飢餓、社會不平等和環境災害的前進途徑(「無轉基因的有機農業養活世界」,SIS38)。
中國三、五年內開始商業種植轉基因水稻?
最近,英文《中國日報》引述中國農業部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黃大方的話說,中國將採用轉基因技術來確保糧食供應。他說,在商業化種植開始之前,轉基因作物仍需註冊和展開生產試點,而這一過程至少需要三至五年。面對農田逐年減少、人口逐年增加的狀況,中國政府已制定糧食增產目標,計劃在2009至2020年間增產5000萬噸糧。黃大方指出,轉基因技術被運用於大規模生產有助於中國實現糧食增產目標,讓13億人有飯吃。
去年11月底,中國農業部批准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中國成為第一個可以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的國家。獲得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在1月初曾表示:「轉基因水稻最遲五年內走上中國人的餐桌」。
但是,人們對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各種擔憂仍普遍存在。
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食品和農業項目主任方立峰接受BBC採訪時說,轉基因水稻不但無法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益,還可能把糧食主權交給了外國的種子公司。他還警告說,中國很多人以大米為主食,在安全性沒得到證明之前,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很可能危害國民的健康。
國際消費者聯會(成員包括全球115個國家的250個消費者組織)表示,「現時還沒有一個政府或聯合國組織會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遺傳學和轉基因學術界的一名專家署名「易裡」在網上發表專業分析文章《轉基因食品:一種可能的延時性生化武器》,他指出,轉基因進入主糧,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敢為天下先」,而中國的精英們卻鼓動政府在主糧(水稻、玉米、小麥)上進行轉基因種植,轉基因水稻、玉米已取得了安全證書。在廣西,非法種植轉基因玉米已達多年。
文章指出,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較,中國的轉基因研究、轉基因作物種植和轉基因食品銷售環境相對寬鬆。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轉基因研究。有專家認為,中國已存在著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市場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轉基因成分,像荳油、磷脂、醬油、膨化食品等等。因此,很多公眾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與轉基因食品有了聯繫。
Jeffrey M Smith的研究發現,在白鼠的食品大豆中添加含轉基因的成分後,白鼠不僅都產生了莫名其妙的經常性緊張好鬥的日常行為變化,而且其肝臟特別是睪丸均呈現病態反應,吃了轉基因食物的老鼠繁殖的後代體內不同的部份都也出現了致命的病變,55.6%的小鼠在一出生或是出生3週內就死亡。如果某種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生殖傷害呈現多世代的延時性漸進反應時,(向白鼠的例子一樣)人類就不可避免地會迅速走向滅絕。
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對轉基因食品的倫理審視
道家崇尚自然無為,《老子.二章》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是說,聖人用「無為」的態度對待一切,任憑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干涉,不據為己有。
《莊子.天地篇》中有一個抱甕灌畦的故事,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子貢訪問南方的楚國,回來時又準備到晉國去,經過靠近漢水南岸的一個地方,見一老頭兒正在灌溉田地。他的灌溉方法很落後:先開好一條通到井底的坡道,然後抱著一個水甕,一步步走到井裡去,取了水,再抱到田里去澆。這樣一趟一趟地來回走,費力大而功效極低。子貢對他說:「老人家,您為什麼不用汲水工具來灌溉呢?利用工具來灌溉,一天能澆一百畦,又快又省力,您難道不知道嗎?」老人說他知道但不願意用,改用器械工具就要改變方法,心思精神也要隨之改變,自己原本純真素白的胸懷就不復存在了,為人也會變得有心機。
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就是說人得罪了上天,連祈禱的份都沒有了。孔子還說:「君子畏天命」。人類一旦違背了自然之道,連贖罪的機會都不會有。對於轉基因作物而言,無論是去不掉的超級雜草,還是殺不死的蟲害,對地球生態環境、人類健康的影響都是不可逆的。
人類應該遵循生物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遵循物種間的界限。轉基因技術的最大爭議恰恰是打破生物間的天然雜交屏障,將不同物種間的基因進行人為的組合。這是有悖自然天命的,所以必然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最後功虧一簣,我們從美國的實踐即可見一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