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6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3月 06日報導)香港報紙在星期六以大篇幅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星期五召開的人大會議開幕式上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大部份社論集中評論工作報告內提出的「保八」措施。不過也有社論批評說,這份工作報告說要「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但卻與現實情況不符。
*明報:收入分配失衡 貧富懸殊惡化*
香港明報的社論認為,轉變發展方式並調整優化結構,已成為中國經濟變革的不歸路。社論認為,中國已經安然渡過金融海嘯所觸發的金融和經濟衰退。
社論說,今年中國的財政赤字達到10,500億元人民幣(1,538億美元),較去年金融海嘯高峰時還多1,00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財赤首次突破一萬億元關口。
明報認為,溫家寶容許赤字破萬億元,顯示他的「保八」決心。不過,這篇社論同時警告,中國當前的最大問題依然是收入分配製度失衡,以及貧富懸殊問題惡化。雖然中國經濟在今年內可以審慎樂觀,但是所面對內外形勢則比去年更為複雜。尤其是各國的經濟復甦步伐不一,通貨膨脹的形勢也逐漸浮現。中國除了因應情勢應對,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來減輕外部不明朗因素的影響。
*星島:鞏固與優化產業 而非催促發展*
香港星島日報的社論標題是「『保八』再『 保八』,策略大不同」。社論認為,溫家寶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增長目標訂為百分之八,反映出中國政府的目標在於鞏固和優化產業,而不是催促發展速度。
星島日報的社論說,這個決定不但回應中國目前出現的產能過剩和經濟過熱的憂慮,也可以對應國際形勢的變化。社論認為,防範風險是今年中國政府的重要任務。由於要快速回應外圍的動盪局面,當局的刺激措施在規劃和投入方面可能不夠精細。在去年下半年出現的熱錢流竄與資產價格膨脹,反映了提振措施的後遺症,加上重複投資和產能過剩的問題。社論警告說,假如這些問題不及早糾正,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和過熱後出現過冷的危機。
*信報:通脹問題年內將出現*
香港信報的評論特稿認為,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公佈的多項經濟數據增長目標,經濟增長、貨幣增長等數字普遍低於市場預期。但目標通脹的水平卻控制在百分之三。
信報認為,這個目標是近年最低的數字。該報援引花旗銀行的分析認為,中央領導層對經濟狀況沒有信心,因為去年貸款增長速度驚人,加上年內相對的寬鬆貨幣環境,花旗的分析認為通脹問題將會出現,所以估計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需要調升利率。至於破記錄的財赤數字,信報援引摩根大通的經濟分析員王謙的話說,當局在審批新項目時將相當謹慎。
*文匯: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執政觀*
政治立場親北京的文匯報在星期六的社論內稱讚溫家寶的工作報告是「憂患意識增強,改善民生加重」。
社論認為,溫家寶強調今年發展環境雖然好於去年,但面臨的形勢極為複雜。提出的各項舉措重點放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調整經濟結構。文匯報認為,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將『以人為本』的執政觀全面貫徹到施政之中」。
*蘋果:監督政府只能靠境外*
所有香港報章的社論均以工作報告內的維持經濟發展措施作為評論重心,唯獨蘋果日報的社論從政治角度批評。
該報的社論作者李怡評論說,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說要「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現實卻是中國當局把有意監督政府的譚作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判刑。社論批評,在工作報告內提到汶川地震,只是讚揚災區重建,歌頌災區人民在全國支援下如何重建幸福生活。但有關豆腐渣學校與死難學生人數卻一字不提。社論認為,沒有任何監督政府的機制,監督中國政府的功能只有落在西方國家與境外人士身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