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缺水嚴重 北京水資源幾乎枯竭

人氣 302
標籤:

【大紀元3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十年前,中共高層意欲每年從中部將8兆加侖的河水引至乾旱的北部,實施所謂的「南水北調工程」計劃。這個計劃需興建高聳的水壩,開挖數百公里的渠道與隧道,並建造大型蓄水池,總價是三峽大壩的三倍。該計劃最大的部份是大西線工程,本來要在今年動工,但是經過專家學者對經費、環境破壞與地震的災害提出警告後,現在已經停擺。未來中國北方缺水的問題似乎仍然無解。

根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報導,中國水源的困境源自其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發展,中國需要更多的工廠與電廠,其加工與冷卻都需要大量的用水。此外,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需要更多的飲水、沐浴用水,同時也製造更多的污水。再者,人們想吃得好,用的水也就需要更多。

報導說,這樣的結果造成大家爭奪水源:下游的人對抗上游的人,農夫對抗工廠,關心環保的人對抗那些擔心用水不足經濟會受到致命一擊的人。

缺水不像缺油,石油可以進口,缺水的威脅對中國的崛起更為棘手。因為缺水,大家都加速鑿井。地下蓄水曾供應北京四分之三的用水,因此地下水位日益下降。據悉現在北京的地下水,已經下鑿1,000英尺,其深度是20年前的五倍。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如今中國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缺水,一是污染。現在大家還沒注意到河水生態的破壞,它對中國的水源將產生長期的影響。」

南水北調工程

1952年毛澤東提出南水北調工程的構想,想將長江5%的水量抽往北方。這個計劃有東、西、中三條路線,官方估計將耗資750億美元。現在東線與中線已經動工,不過中線的工程已經落後。

至於大西線的渠道,一些經濟學家與地質學家建議高層放棄開挖此條工程最浩大的路線。據估計,大約42%的中國人住在乾旱的北方,那裡的水源只占全國的8%。所以儘管水災定期在南方造成數千人的死亡,但是北方仍然缺水。這就是為什麼中共高層要實施調動水源大計劃的原因,而要阻止大西線的開挖,其理由自然非比尋常。

其中最為反對者為四川社會科學院退休的經濟學家魯佳卦(Lu Jiagua,音譯),為此曾在2005年兩度上書總理溫家寶。大西線的問題,在於這個路線從長江支流要經過630英里陡峭的地形,建立七個水壩,水位要拉高1650英尺注入黃河,才能把水源帶到北方。

再者,大西線要通過四川以西的五個地震斷層,而四川於2008年發生震驚全球的大地震。其中一個斷層在1901至1976年間發生18次地震,如果新的水壩爆裂,將淹沒數百萬的人家。

是造福人民,還是塗炭生靈?

至於其它兩條水源調動路線也有爭議。東線利用七世紀建造的運河供水,須至2013年才完成,但屆時水源可能受到污染,無法飲用。

中線則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其中丹江口大壩的加高工程引起爭議,屆時珍貴的文化遺址恐遭受水患,至少有33萬居民需重新安置。

但是水利專家辯稱,即使如此,這仍是解決全國缺水比較良好的辦法。大約60%黃河的水用來做農業灌溉,但是由於天候乾旱,渠道中的水很容易蒸發。專家表示,如今較好的灌溉技術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水量。根據聯合國開發組織的統計,中國工業界的用水量是其它各國同業的四至十倍。

污染導致水資源更加缺乏

但是魯佳卦認為,即使黃河的水量增加,河水已經受到上游淤泥與下游煤礦的污染,即使中央政府願意花錢建立上百個新的處理廠,但地方政府會怠工,因為他們不願花動工的錢。

馬軍表示:「中國建了數以百計的污水處理廠,但水並沒有因此而比較乾淨。我們有600多個記錄顯示,污水廠違反規定,排放量超過標準,要不然就是有的根本沒有處理,有的對汙泥處理不當。」

不論水資源如何缺乏,已經擁有1,700萬人口的北京,繼續以每年30萬人的速度增加,對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用盡了附近的水資源。北京西北方的官廳水庫的水已經被污染得無法飲用,而據中國地質環境監測原副總工程師何慶成表示,東北方的密雲水庫的蓄水量則降到了10年前的三分之一。北京市因此停止向天津送水,讓天津更加缺水。

農民利益被犧牲

在距離北京約兩個小時車程的施廷(Shi Ting,音譯),每日收入僅1美元左右的農民田希瑞(Tian Xirui,音譯)是華北缺水問題的受害者。五年前,中國政府攔截附近拒馬河,以供給國有的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從那時起,他就因為缺水而無法正常耕作了。附近居民人人掘井,否則連喝水都成問題,但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目前已經低到335英尺。

田希瑞表示,農民是無法與高官對抗的,即使政府有補助,但這些錢也是被官員拿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江城語】水的悲歌
熱浪席捲中國 17地區高溫炙熱
中國遼寧省大旱 40萬人受災
湖南湖北旱災 億畝農作缺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