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致富不求人(1)

蕭碧燕

人氣 2
標籤:

〈1 以不變應萬變──通用版定時定額投資法〉

「蕭老師,要扣那一檔基金?」

「蕭老師,這檔基金好嗎?」

雖然在上本書《買基金為自己加薪》我已經將挑基金的方法說得非常清楚,但這些問題還是時常圍繞著我。

定時定額看似簡單,事實上在執行時還是需要相當的智慧跟勇氣!核心觀念在《買基金為自己加薪》都談過,但我發現有時困擾投資人的反而是一些枝枝節節的小問題!所以,本章要好好的帶大家重新做一次定時定額投資原則的小體檢:

一、對基金要有粗淺認識:即使是傻瓜投資術,還是要懂得什麼是股票型基金,什麼是ETF。

二、要會挑選基金:如果不會用電腦怎辦?

三、懂得正確操作方式:最高境界是漲也開心,跌也開心。

四、建立完整的核心及衛星持股:定時定額布滿全世界,以不變應萬變。

五、紀律投資,不適合貪快:簡單、紀律化投資,適合沒時間看市場、剛入門投資者。

六、最好要有固定資金來源:沒錢扣款是二○○八年金融海嘯定時定額投資人破功重要原因之一。

一、對基金要有粗淺認識

有位投資人曾告訴我,二○○○年他投資DRAM股票慘賠了八成,出清持股後就再也不碰股票,問我:「現在DRAM股股價這麼低,最近又一直漲,可以買嗎?」我的回答是:「上一次你慘賠八成,多半是不了解DRAM產業!現在,你覺得你了解DRAM產業了嗎?」

投資人總是不自覺的重複同樣的錯誤!輕易在多頭氣氛裡昏了頭,忘了所有應該要遵守的規則,然後在下一波空頭來臨時,才想起應該記取的教訓。我要告訴那位投資人的重點是:「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還記得之前因為H股、紅籌股的投資限制,造成投資人搶購下架基金的熱潮嗎?這股風潮演變到最後,是基金公司只要打出基金即將下架,投資人就搶,根本也不問下架原因。

我常勸告投資人,對一個投資工具如果沒有基本的認識,那麼請別投資;相反的,如果你要投資,就一定要試著去了解您所選擇的投資標的,千萬別再讓搶購的熱潮沖昏了頭。

還有個案例,聽了讓人更是難過,一位六十幾歲的退休老伯伯,把大半的退休金,用單筆投資的方式買了三檔債券型基金:兩支新興市場債,一支高收益債,最後慘賠了三到四成。

這位老伯伯哭訴:債券型基金不是「保守」又有「配息」嗎?為什麼還會賠得那麼慘?
聽到這樣的故事除了讓人唏噓,也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投資人只要看到基金冠上「債券」,或打出「配息」的訴求,就認為它是保守型的投資商品?

很多投資人以為買基金很簡單,看到「債券」就代表「保守」,事實上,一樣是債券基金,前面有沒有「新興市場」「高收益」,風險跟報酬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剛入門的基金投資者,首先要把這些基本的基金分類,和它可能有的風險和報酬搞清楚。

也有些人以為看基金名稱,就能知道這檔基金葫蘆裡賣什麼藥,事實上,基金名稱五花八門,光看基金名稱是絕對不夠的。想要確實了解一檔基金,還必須仔細檢視基金投資簡介或基金公開說明書,看清楚它的投資方針及範圍。

比如說「中國基金」,光看名稱會以為這檔基金是直接投資大陸地區的基金。但若檢視一下基金公開說明書,你會發現,因為法令規定直接投資大陸地區持股不能超過百分之十,所以這些基金主要持股多半包含港中台三地,實質上是屬於一檔大中華區概念基金。

一般來說,境外基金在投資方針及基金定位上會比較明確,所以只要查看基金公開說明書,大概就能弄清楚它的投資方針及範圍,不像境內基金,產品分類比較不明確,因此有時會讓投資人無所適從,必需要再深入觀察基金的特色,這時就更不能單從基金名稱來判斷,你還得以歷史績效、過往主要持股來佐證,要下更多的功夫。

例如當你發現投資的基金,遇到股市大跌時總能逆勢抗跌,但當股市突然反轉向上時,漲幅卻比同類型基金遲緩時,你就可以推測這檔基金不是持股比較穩健,就是有做期貨避險。

又或者,看到某檔基金歷年來都是投資在傳產股,很少買科技股,那麼你就該把這檔基金歸類在傳產類的基金,若想要加入傳產股的基金配置,可以考慮這檔基金。

再次提醒投資人,即使是定時定額投資,對基金還是要有粗淺的認識,至少要弄清楚基金的投資方針及範圍,再深入一點可以觀察歷史績效、過往主要持股來佐證。懂得你買的基金葫蘆裡賣什麼藥,才能認清這檔基金是不是你要的、適不適合你的投資屬性。@(待續)

摘編自 《買基金坐擁雙薪 》方智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女性理財長線投資尋求安全
前所未見的完美金融風暴(7)
讓你思考像索羅斯、投資像巴菲特(5)
讓你思考像索羅斯、投資像巴菲特(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