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團體針對「八成門檻」提四帖解藥

人氣 2

【大紀元3月19日訊】1999年開始實施舊樓強拍條例,經過11年的經驗,證明條例是無法保障小業主和租客的權益,無助樓宇安全,亦無法有效提升市區環境的質素。欠缺周詳大規模的市區重建規劃,條例漏洞百出,只會更快提高維港兩岸的發展密度,加劇空氣污染、交通阻塞、熱島效應等等問題。公共專業聯盟針對問題,日前提出「四帖解藥」給政府,呼籲從速落實理順市區更新措施。

公共專業聯盟認為,政府不應為了顧全面子,在未有全盤對策之前,倉促把強拍門檻從九成降低至八成,否則,既得利益的壟斷會更嚴重,日後的改革將更艱難。修訂條例猶如舊樓重建的一劑猛藥,市區更新的機制未調理好以前,亂服猛藥只會使城市發展更形虛脫,矛盾加劇。必須為舊區更新提供一套整全的政策措施。

公共專業聯盟強調,政府應以復修優先為原則,推動及協助舊樓業主維修樓宇,辦法包括盡速落實「強制驗樓計劃」和「強制驗窗計劃」;整合房協和市建局的樓宇維修資助計劃;政府的樓宇更新大行動及屋宇署協助無法自行管理維修工程的業主維修樓宇;協助設立業主立案法團或其它物業管理機制,以改善樓宇管理保養工作。同時加強執法及監管機制,降低建築物出現嚴重破損的機會。

公共專業聯盟又認為制訂「重建合作社」機制是必須的,使小業主可以集體選定重建方案,監督項目實施,擁有重建股權,及分享成果;按環境優先、公益先行擬定重建方案;政府可透過市建局或其它非牟利機構,扮演「促成者」角色,提供專業支援和適當的潤滑劑。

堵塞強拍條例漏洞

針對地產商鑽空子,造成「以大壓小、互不競投」的不公現象,公共專業聯盟表示政府應該修訂遊戲規則,使條例在實踐時(而非僅在字面上) 能夠保障小業主和租客的權益,同時成為促進業主之間和解合作的誘因,堵塞強拍條例漏洞。

公共專業聯盟表示工廈重建不能一刀切,扼殺文化創意工作者的生存空間。政府應利用劃定土地用途的辦法,避免破壞過去多年來在工廈區自然形成的文化創意聚落,並把現時由房屋委員會管理的六座工廠大廈開拓為文化創意空間;放棄把政府部門遷進工廠大廈的構思,避免對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生存空間構成進一步的擠壓。

公共專業聯盟相信,這四帖解藥,足以使舊區更新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火車頭,而非社會矛盾的爆發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議員批港府處理舊樓各自為政
紐約市擬拆除高層公房重建
民團建議高鐵應對大角咀舊樓做風險評估
香港民團抗議強拍條例不公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