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5日訊】(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記者王真、特約記者張麗娜採訪報導)中國新年後,北京市中小學生們開學的日子卻成為了在朝陽、昌平、大興等區數十家打工子弟學校 就讀的上萬名農民工子弟 失學的日子,由於這幾十家打工子弟學校面臨強制拆除,上萬孩子將痛失他們心愛的書桌。
2010年6月之前,北京市的朝陽、石景山、昌平、大興、豐台等區將完成面積不等的動遷,其中有30所以上的打工者子弟學校處在這次政府儲備地的拆遷騰退範圍內。這些學校在2009年秋季開學初就已經陸續接到區教委的公告,學校必須拆遷,據《中國青年報》不完全統計,有30多所學校將消失,其中正處在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超過1萬名。海澱區桃源學校劉校長對記者表示:
(錄音):「我們這裡已經開學了,他們不說沒讓開,就是合同到期了,他就說讓我們搬走。學校這學期沒找到房子,往哪裡搬呀?上次教委也是說找不到地方就不搬了,不搬也得把學生安排好了,房子拆了,學生往哪裡去呀?當地學校不收,收不了這麼多學生。」
對於此一輪以「政府儲備地」之名,大規模拆除打工子弟學校的行動,引起了學生家長,媒體和社會公益組織廣泛的質疑和反對。
雖然打工子弟學校大多為非法,可是畢竟這種辦學模式一直被政府默許,且一些學校已獲合法身份,甚至獲「重點扶持」,政府不能朝令夕改。面對質疑的聲浪,有關部門至今仍不改初衷,不僅如此,強拆學校的同時,對於上萬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至今未見明確的善後政策。
教委相關部門還是一貫的迴避態度:
(錄音):「因為我們有統一的宣傳部門在對接相關的情況,我先給您一個電話,跟我們的具體的宣傳部門先對接,然後宣傳部門會統一安排誰來接待您,給你回覆,好嗎?」
中國的農民工在近二十年的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去年的《時代週刊》把中國的農民工作為了封面人物,因為他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但是他們在整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間受益的是最少的,如今,他們的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卻也要被剝奪的話,對他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農民工學生家長彭先生在訪問中說:
(錄音):「這肯定不合理嘛,進當地學校費勁還得交錢,肯定是國家的制度有問題。」「這個和諧社會教育公平,現在非常不公平了。你說公立學校進吧,小學還得交1萬多塊錢吧,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 民工學校沒有這一說,進公立學校進不去,你得拿錢 上面不是明文規定不讓收嗎?下面都偷著收 想盡一切辦法不讓你進去 這方面政府政策非常有問題,不管怎末說,北京市的教育非常不公平,你說外地人就不是中國公民了?是不是? 我在這裡居住十多年了,我非常生氣,這不公平。」
面對上萬面臨失學的農民工子女,有關政府部門何時才能拿出相關善後政策,如何安置他們希望可以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