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的7堂課(5)

詹姆士‧柏格(Mary Kay Ash)

人氣 3
標籤:

第7課 洩漏光光

從對方吃軟糖的樣子,你可以看出許多端倪。
─雷根總統(RonaldReagan)

現在,你應該非常清楚身體語言可以透露一大堆人們傳送的訊息。「洩底」一詞即是形容透露你真實想法的身體語言,我相信你很了解。

心智與身體的連結

心智與身體緊緊相連,密不可分。所以每一個想法都會製造出身體的反應。若能成功解讀非言語的部分,任何信息皆可更精準地詮釋。我也一再強調,你的信息能否實際讓他人接受,你的身體語言至關重大。

人都會企圖隱藏的很少是正面的想法,通常是不適或焦慮的狀態。不管我們有多努力,我們的身體語言還是三不五時讓我們失望,而「洩底」就是指我們說出口的話與身體顯示的訊息之間欠缺「一致性」。

論及焦慮,在心理學家眼中,我們大多會展現兩種焦慮的主要型態:

●特質性焦慮(trait anxiety)。

●狀態性焦慮(state anxiety)。

第一種類型的焦慮沒什麼好奇怪的。在我們複雜的人格中,有些人或許會被歸類為「焦慮型」。這是人類性格內的特質,換言之,那並非某人獨有,而一種普遍性的特徵。

狀態性焦慮則指一個人對刺激的反應。所以,一個人會在特定情況下感覺焦慮,其他「關機」時間則不會感受到這種威脅,因此一切都處於平衡狀態。

例如我們會在被要求發表演說或上電視亮相時感到焦慮或緊張。這很正常。就算是經驗豐富的銀幕演員,在面對現場觀眾(例如上談話節目)時也可能感到極度緊張。

○…○…七─詹姆士龐德也洩底

我想起在〈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飾演○○七祕密探員詹姆士龐德的男星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

他在該片上映一週後上了〈派金森〉(Partkinson)談話節目,看看他在節目中展現的替代動作與安慰姿態應該是挺有趣的事。

不幸的是,在大銀幕下,一旦這些人被置入聚光燈下,你必須寄予某種程度的同情。我針對這次訪談做了一份分析,這應能讓你百分之百確信「洩底」是在多麼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以及它造成的印象。

我按時間先後詳細列舉了這些「替代」及「安慰」的活動,以凸顯克雷格展現的行為模式,以及這些行為如何構成極為重要的叢集─暗示緊張的叢集。

坐在麥可派金森(Michael Parkinson)對面的丹尼爾.克雷格,第一個動作是用右手緊抓椅臂。在主持人致歡迎辭,他開始說話(翹二郎腿)後,隨著訪談進行,他(依序)做了下列動作:

● 摸耳朵。

● 摸鼻子下面。

● 做出與離開有關的預期動作(例如同時抓住兩隻椅臂)。

● 摸鼻子下面。

● 抓脖子旁邊。

● 舌舔嘴唇一周。

● 三個同步發生的眼神中斷(被問到他母親怎麼看待他演戲一事)。

● 摸眉毛。

● 摸鼻子下面。

● 在椅上挪動身子。

● 撫弄後腦勺的頭髮。

● 摸鼻子下面。

● 摩擦鼻子。

● 舌舔嘴唇一周。

● 撫弄後腦勺的頭髮,然後以同樣的手部動作由上而下摩擦鼻子,恢復抓椅臂的動作。

● 在椅上挪動身子。

● 摩擦鼻子。

● 摩擦鼻子。

● 做出與離開有關的預期動作。

● 摸鼻子下面。

● 抓左邊臉頰。

● 摸鼻子下面。

然後,麥·派金森說出「最後」二個字(問最後一個問題),丹尼爾·克雷格第一次將身體(往右)朝向派金森,看起來輕鬆多了。

最後兩分鐘沒有其他的姿勢。只有在訪談結束時出現要離開椅子的「預期動作」(只有這一次是真的離開了)。

補充兩件有趣的事:

● 在整段訪談期間,克雷格的瞳孔一直呈現收縮狀態。因為他的眼珠是淡藍色的,那看起來格外明顯。一如我們先前討論,當你經歷愉快的事情時,瞳孔便會擴張而變得大上許多。感到不適或緊張的時候便會發生相反的狀況。

● 另一個非常明顯的是,當克雷格偶爾邊說話邊比手勢時,他的右手會離開椅臂,而一旦它回復原來姿勢,總是又把椅臂抓得牢牢的。整場訪談期間都是如此。

以上種種當然只是我在那短短十四分鐘的訪談期間,當鏡頭拍到克雷格時發現的事。

這個例子不就表示,無論我們經驗有多豐富,或名氣有多響亮,我們心底真正的感覺一定會洩露出來。

身體的智慧

不管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感到某種類型的焦慮,替換活動和安慰姿勢就會開始起作用。身體的生理機能是不饒人的。@(待續)

摘編自 《假如你能看穿我的心》 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魔術科學鬥法  科教館特展
羅志祥演唱會首創裸視3D特效  完成超人分身夢想
<21世紀前10年風雲榜>雷耶斯、費雪 獲選撞壇最佳球員
魔術師的7堂課(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