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綜合報導)一名挪威男子以600天的時間,歷經攝氏零下22度的嚴寒到攝氏40度的酷熱,從甘肅省的嘉峪關一路走到遼寧省的丹東市,完成徒步走完明代長城的創舉,也一了多年來的宿願。
愛上中國 發願走長城
現年42歲的羅伯特‧羅根(Robert Loken)來自挪威,當他9歲的時候,就夢想能夠徒步行走中國的長城。1998年,羅根和他的哥哥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徒步行走長城的一部分,那段經歷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他體會到中國人的友好和熱情。他說:「從那以後,我便愛上了這個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濃厚的歷史文化的中國。」
2007年,羅根決定嘗試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他賣掉在奧斯陸的房子,辭掉他工作了6年的電腦工程師工作。2009年4月,羅根展開徒步行走整個明代長城的計畫,他打算以每天大約20公里的速度,從甘肅省嘉峪關一直走到遼寧省丹東市。
羅根表示,他希望在行走長城的這段時間裏,能夠學習更多的中文。他說:「當其他人用中文問我問題時,如果我能聽得懂,我當然會試著用中文回答;如果我聽不懂,我只能說 Ting Bu Dong(聽不懂)」。
千里獨行心不孤
一年多來,羅根以比預期還要快的速度前進,經常一天走30多公里,有時天氣不好只能走17公里左右。儘管途中遭遇許多困難,例如:狂風、暴雨、高溫、寒冷、蚊蟲襲擾、或是皮肉傷等,最後都能一一克服。
羅根指出,在途中所經歷的最恐怖時刻,是在山西省遭遇的一次大雪,當時的溫度只有攝氏零下10度,而他卻發高燒,而且是獨自一個人。他使勁撐起部分帳篷,在低溫中等待大約2個小時,暴風雪才過去。他說:「如果我當時失去知覺,我可能就會死在大雪中。」
雖然羅根通常是一個人獨行,但是他在途中遇到的人常常使他感動。他說,他永遠忘不了一名75歲的山西省老農夫。這位老人在羅根於風雪中行走了23公里之後,讓他睡在自己的炕上、幫他燙乾衣服、並幫他把結冰的水和食物解凍。
由於這位老農夫只會講方言,而羅根只會一點點普通話,所以兩人完全無法交談,但羅根說:「我們一起笑著,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
抵達終點 實現多年夢想
12月1日,羅根抵達位於遼寧省丹東市的明代長城東端虎山長城,結束了漫長的挑戰,也實現了多年的夢想。他在自己的部落格「走長城」中寫道:「感謝所有給我的留言和郵件,謝謝!一直以來,我的長城旅程都並不孤獨,一路都有你們的陪伴。」他並以一首詩表達長期以來的心聲:
「前行的步伐永不停歇,
成功來臨之前堅持不懈,
邁出一步,不會很難,
如果這步無益,踏出另一步,一步一步直至終點。
因為懂得,只有嘗試,反復的嘗試,然後,夢想才會實現。」
帶著朋友的祝福與難忘的回憶,羅根將於12月5日回到久別的家鄉挪威,但他的中國夢並未因此而結束。他說:「我不會離開很久的,很快的我就會回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