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許多澳洲人不能正確理財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0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編譯趙海德報導)最近公佈的兩項個人理財情況調查顯示,許多澳洲人因缺少正確的理財經驗或習慣而使自己的財務狀況長期負字;專家提醒大家在選擇信用卡等金融產品時,一定要理智清醒,科學安排,同時也呼籲金融服務提供商向客戶提供更為簡單明瞭的產品說明。

經濟學中有一種假設,即消費者在權衡自己能得到的所有信息之後,總會做出最省錢的合理選擇,但是生活中的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簡單。澳洲Citi銀行集團及智囊組織(The Australia Institute)的一份調查報告發現,普通澳洲消費者的財務決定常缺少理性,那些認為自己天生就會理財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常常打錯算盤;在紛繁複雜的財務選擇面前,四分之一的澳洲人覺得舉手無措;三分之一的澳洲人認為個人的財務經常赤字。

The Australia Institute的副主任菲耶(Josh Fear)認為,每5名澳洲人當中只有1人具備優秀的理財能力,這些被稱為「活算盤」的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總是一清二楚,他們瞭解市場上都有甚麼(金融產品),並總能做出理智的決定,而其他的大部份人只是比較聰明而已。

調查還發現,有41%的人從來就沒去想諸如怎樣優化自己的抵押貸款計劃、電話合同及如何降低銀行費用等問題,也有許多人不具備基本的金融產品知識,而那些自認為理財能力好過一般人的人,他們的決定也往往使自己破財,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一面用信用卡消費,一面還在銀行裡存錢的人。

網上儲蓄及投資銀行RaboDirect 12月1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澳洲人覺得自己常常入不敷出,還有相當的人欠下高額債務,但卻沒有理性可行的還債安排;另外,80%的人沒有正規的預算計劃,就是有預算計劃的人當中,許多人也是憑腦袋想到那算到那的方式來管理。

RaboDirect的總經理麥克韋尼(Greg McAweeney)提醒大家在花錢借貸的時候要遵守量入為出的原則,計劃在先,不可盲目消費。他同時希望有關各種金融產品的條款/條件等說明應該更加簡單明瞭,以有利於用戶做出理性判斷。

相關新聞
澳洲財政知識基金會推廣理財知識
澳洲助理財長稱政府養老金新政策可行
澳洲史上最大宗逃漏稅案正展開調查
澳助理財長:無鉛汽油無明顯做價證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