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臻編譯) 雖然目前只有3台中國製風力渦輪機在美國運作,但是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因為一些中共國有企業計劃在未來大力拓展美國風力發電市場。
《紐約時報》15日報導,一些人認為,應當歡迎中國製造商,因為風力發電可以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加快美國採用再生能源;但有些人卻認為這對於尚處於萌芽期的美國風力產業的工人和公司利潤都是威脅。
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在針對聯邦政府是否補貼風能問題時表示:「當發展清潔能源,而中國威脅到美國產業的時候,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這種情緒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美國金風(Goldwind USA)以美國面孔出現,強調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簡單的從中國進口低成本設備。但其實美國金風是中共國有企業新疆金風科技公司新創立的一家全資子公司,新疆金風目前是全球第五大風力渦輪機製造商。
中國風電產業在風能產量上是全球領導者,提供相當於足夠美國1000萬個家庭使用的410億瓦。中國國內風力發電量達430億瓦,已超過美國產量,不過該產量是提供給超過美國人口四倍的中國百姓。
美國風力發電量依然只滿足全美電力需求的一小部分,大約2%,與西班牙相較,這個比率很小,西班牙的風力發電量可達電力需求的14%。
而且美國經濟萎靡不振、極低天然氣價格和持續存在的聯邦風力能源政策問題,都在挫傷目前僅8.5萬就業人口的美國風力發電產業。美國市場領導者通用電氣公司的報告也顯示,與去年同期相較,今年第三季度風力渦輪機銷量急劇下降。
所有這些或許可以表明,在中國風力渦輪機浪潮到來之前,美國市場前景黯淡。但中國企業可以玩耐心遊戲,因為他們有來自中共政府的低息貸款和其它優惠等強力支援
即使現在,美國風力能源產業也不全是美國企業。除了目前的市場領導廠商美國通用電氣,還包括丹麥維斯塔斯﹝Vestas﹞、德國西門子﹝Siemens﹞、日本三菱﹝Mitsubishi﹞和印度蘇茲倫﹝Suzlon﹞。不過,這些國家政府都沒有像中共政府那樣,涉嫌不公平的偏袒他們自己本國產業和歧視外國競爭者。
奧巴馬政府正在調查,在補貼清潔能源產業上,中共是否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
勞蘭德先生(Scott Rowland)是美國金風的工程副總裁,美國金風是中共國有企業新疆金風科技公司新創立的一家全資子公司,新疆金風目前是全球第五大風力渦輪機製造商。
為了資助其海外發展,國有的中國發展銀行於今年5月給予新疆金風6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此外,該公司10月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籌資近10億美元。
美國金風於2009年底在美國註冊成立,今年5月宣告正式開業,總部地點位於芝加哥,至今雇用十多名主管、工程師和其他員工。
美國金風的管理層和他們的中國老闆毫無疑問的從去年底的軒然大波中學到經驗。當時,與美國一家投資公司和德克薩斯州一家開發公司Cielo Wind Power共同開發項目的中國第一能源集團宣稱,將在德克薩斯州西部開發一個金額達15億美金,使用240台到300台渦輪機的風力發電場。
一些批評者認為這個項目將可在中國創造成千上萬的製造業就業機會,可是在美國,卻只能創造數百個較為低薪的建築和維修工作機會。然而這個項目是有資格申請奧巴馬政府為發展可再生能源而撥出的4.5億美元經濟刺激貸款方案。
為了平息爭議,第一能源集團和它的母公司瀋陽動力集團於去年8月與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 union)達成了一項協議,確保開發德克薩斯州風力發電場的一些主要元件,如風力渦輪機高塔、一些渦輪殼體和巨大的渦輪葉片,將由美國供應。
中國公司還表示,他們將向美國鋼鐵廠購買多達5萬噸的鋼鐵,以建造德克薩斯州風力發電場。第一能源集團和它的母公司瀋陽動力集團也宣稱,最終會在內華達州開設一家製造廠。
不過,一些人對中國風能企業的產品品質表示懷疑,他們認為中國風能企業都是一些新企業,無法保證為開發風力發電場而投資建造的那些設備能運作數十年。
除了中共政府大力支持,在中國,勞工成本也相對低廉很多。在中國,勞工成本極低,藍領工人的月薪僅300美元,工程師的月薪也只有500美元,而在美國,工人或工程師的待遇都至少是中國的10倍。
中國企業製造的風力渦輪機的平均售價為一兆瓦60萬美元,而使用中國零件組裝的西方風力渦輪機則要價一兆瓦80多萬美元,歐洲與美國的要價甚至更高。不過,由於擔心中國產品的可靠性,西方銀行不太願意貸款給風力發電場去購買中國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