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二)

人氣 189
標籤:

【大紀元11月0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世界七大工程奇蹟,簡稱世界工程奇蹟,是指近代至現代七項最大型的工程,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1] 它們分別是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荷蘭的北海保護工程、美國的帝國大廈和金門大橋、加拿大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巴西的伊泰普大壩,以及英國及法國的英法海底隧道。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Netherlands North Sea Protection Works)

荷蘭西、北兩側瀕臨北海,萊茵河在這裏入海。境內地勢非常低平, 4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中,約有 27%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在歷史上,荷蘭人民深受北海之苦,海水內侵使千里沃野變成澤國。1282年,海水突破海堤,北海與伏列沃湖連成一片,形成了須德海。 據統計,從13世紀至今,荷蘭的國土被北海侵吞了56萬多公頃。

荷蘭人與水抗爭了幾百年,努力捍衛自己的土地。可是,土地開始緩慢下沉,海平面漸漸上升。於是,荷蘭人採取了應對措施——修建巨型屏障,把海擋住。但這一系列宏偉的屏障還不足以拯救荷蘭。水災的威脅無時不在。馴服河流、阻攔海水,世世代代的荷蘭人都在為此而努力。上個世紀的洶湧洪水,促使荷蘭克服萬難,依靠人力建起了一道 30公里的攔海大壩。消除了洪水的威脅,荷蘭人在大壩完工後的36年裏,填海造田達到了1,600平方公里。可是, 1953年1月底,一股強勁的海潮,直撲荷蘭海岸,海水長驅直入,有20多萬頭牲畜被席捲鄉間的大浪淹死,1,835人遇難,7萬2千人被疏散,成千上萬人無家可歸。

被命名為「三角洲工程」防洪新計畫在這時誕生。但是,浩大的工程開工 14年後,出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在新的堤壩後面,各種生物相繼滅絕。由於海洋被隔絕在外,海洋生物全數死亡。利潤豐厚的捕魚業和海產業也陷入了危機。於是,當局放棄了現行的方案。

1979年,複雜的屏障工程開始—— 這種活動的屏障,既能隨時關閉、阻擋風暴潮, 又能在每次漲潮、落潮時,讓11億立方米的水通過河口。解決的辦法是放棄固定不動的傳統堤壩,採用可升降的風暴潮防護閘。一般情況下,閘門是打開的,海水可以自由進出。一旦受到風暴潮威脅,只需按下按鈕,就可以把閘門放下,為後方的陸地和居民擋住洪水,三角洲地區得到了完善的保護。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防潮堤壩。

在整個防護體系中,只剩下最後一個關鍵缺口——在這個地方,絕不能設置任何障礙。新水道是荷蘭的超級港口鹿特丹的門戶通道,每年有超過1億噸的貨物從這裏被運往美洲和亞洲。怎樣才能攔住從北海湧入的風暴潮,又不會妨礙船隻航行呢?荷蘭人為此設計的巨型設施,打造兩個巨型浮動閘門,平時打開讓船舶通行;如果洪水來襲,空心的閘門可以馬上旋轉到位。這座外觀獨特的設施,是荷蘭最新的巨型建築。此一偉大設計讓工程界讚歎不已。

荷蘭人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海洋防衛系統。現在,他們已馴服了狂暴的北海。奮鬥過程中,他們展現了勇氣和創意。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浮動閘門(STF/AFP)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洪水來襲時關閉閘門。(ED OUDENAARDE/AFP)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關閉閘門(ED OUDENAARDE/AFP)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閘門(ED OUDENAARDE/AFP)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閘門(ED OUDENAARDE/AFP)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閘門(ED OUDENAARDE/AFP)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洪水來襲時關閉閘門。(ED OUDENAARDE/AFP)

視訊:荷蘭空心的閘門當洪水來襲可以馬上旋轉到位

相關新聞
工程泡湯 烏市97民工蝸居橋洞3個月
市長鼓勵市民參與 「底特律建造工程」
吳敦義:南迴改善工程明年底動工
工程會推動公共工程應用中小型風力發電設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