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綜合編譯)41歲的婦人帶著兩個兒子到韓國,和已在韓國定居的母親團圓,成為第2萬名來自北韓的難民。韓國統一部11月14日表示,協助這些北韓人融入韓國社會,是政府仍要努力的工作。
1948年韓戰爆發,朝鮮半島分裂為共產北韓與民主韓國兩個部分,南北韓迥異的經濟發展,是北韓民眾甘冒生命危險逃到韓國的主要原因。
由於南北韓邊境的重軍布署,大部分難民先前往中國或其他第三國,再設法到韓國。據韓聯社報導,可能有數千甚至上萬人躲在中國,他們一旦被遣返,就會面臨嚴厲的懲罰。
統一部統計,「脫北者」人數在1999年,餓死數十萬人的大飢荒發生之前,每年不到1,000人,飢荒後便大量增加,並穩定成長,去年創下2,927人的紀錄。他們抵達韓國後,必須在安置中心接受3個月的技能訓練並認識自由社會的生活。
首爾大學的北韓研究學者崔奉大(音譯)表示,歧視是他們融入韓國社會的最大障礙。所有的脫北者都必須面對長短不一的過渡期,可能會受到歧視、恐懼方面的健康問題,還有分隔半世紀造成的語言障礙等。
在北韓是老師,48歲的柳淑永(音譯)說:「當他們知道我是從北韓逃出來的,他們就不太情願僱用我。即使他們知道我有學習的能力,他們還是害怕僱用一個二等公民會沒面子。」
僱用北韓人的雇主金範淑(音譯)發現,越年輕的人越容易融入社會,尤其是語言方面。對老一輩人來說 ,幾乎沒有使用英文的習慣,但是與美國與韓國交流50多年,英文已經成為韓國文化的一部分了。
韓國統一部,負責協助北韓難民融入社會的部官員玄因澤(音譯)說,在協助難民適應民主社會方面,還有很多事要做。他鼓勵年輕人:「抱著你可以達成願望的信念,盡你所能做到最好,只要你有夢,只要你認真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