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奇峰改為《阿凡達》山名 遭痛批

人氣 8

【大紀元1月28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全球熱映的美國科幻大片《阿凡達》風靡中國,以至黃山、張家界紛紛跳出來,爭奪電影裡的「懸浮山」原型。張家界地方當局更是搶先一步,1月25日,把張家界的「南天一柱」正式被更名為「哈利路亞山」。此舉招來網上一片罵聲:「為了錢把老祖宗都賣了」!

張家界搶先推出「吸金計劃」
  
據《三湘都市報》報導,《阿凡達》中美輪美奐的懸浮山「哈利路亞山」是許多人向往的天堂。張家界地方政府為了能占上大片《阿凡達》的光,1月25日,張家界的「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正式被更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
  
「南天一柱」為張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袁家界景區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約150米,頂部植被郁郁蔥蔥,峰體造型奇特,垂直節理切割明顯,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於張家界,有頂天立地之勢。「南天一柱」的命名形象、直觀、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此山的獨特形態和險峻特色。「南天」隱隱還會讓人想到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南天門」,平添了很多浪漫和神秘色彩,具有典型的東方文化色彩。
  
張家界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擁有中國文化根基的南天一柱更名為《阿凡達》場景中的哈利路亞山,真正目的昭然若揭:借《阿凡達》的東風發展當地的旅游經濟。

黃山和張家界爭「懸浮山」來源
  
而此前,《阿凡達》導演卡梅隆稱片中「懸浮山」的原型來自於中國黃山,片中的「中國元素」到底源自張家界還是源自黃山,在各類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黃山、張家界雙方均已有了回應。黃山旅委宣傳推廣中心負責人在接受當地媒體記者采訪中稱,卡梅隆沒有說錯,《阿凡達》攝制組的一位攝影師拍攝了黃山的很多照片,這些照片成為片中「哈利路亞山」的原型。
  
而張家界市旅游局丁雲勇局長表示,盡管卡梅隆沒說原型來自張家界,但是照片確實是張家界。張家界市旅游局副局長也表示,可能導演看過世遺組織對張家界的評價,對垂直輪廓的山感興趣,便決定用張家界的風景作為創作素材,至於說卡梅隆是否還參照過其他風景名勝區,這要他本人出來解釋了。

外界熱議
  

就在黃山、張家界雙方為爭「懸浮山」的原型來源之地時,有報導專門整理了網友對此事的各種意見。報導稱,88.7%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此舉,並呼喚「鬧劇」早日收場,不要「崇洋媚外」,為乾坤柱正名。

「杯具」!網友用2009年的這一流行詞感嘆「張家界景點更名之舉」。有網友說,如此一改名如鯁在喉,不僅破壞了景區所有名字的完整性和藝術性,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嘲弄、傷害,是不折不扣的「杯具」。在國外很多國家紛紛搶注本國文化遺產的時候,我們卻在把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命名權往外「送」,還美其名曰「與世界接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有網友批評景區做法愚昧無知,更「丟盡中國人的臉」,「為了錢把老祖宗都賣了」;
  
有網友質疑:「我想起了「三父豎子」呂布。今天《阿凡達》火了,就把名字改成《阿凡達》,另外的什麼火了,是不是又要改名了呢?」
  
還有網友諷刺道:建議張家界景區改名為潘多拉國際名勝風景區;張家界市改名為阿凡達市。
  
《華西都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將這種「後阿凡達經濟」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顛覆上,即挑戰了國人敏感的神經也破壞了本土的文化。

《中國青年報》刊發評論文章稱,按照當地官員的邏輯,「更名」就是向外界傳遞一個重要信息「張家界已經走向世界」。既然如此,倒不如進一步解放思想,將張家界市更名為「潘多拉市」,盛邀導演卡梅隆做榮譽市長,而旅遊局則乾脆掛靠好萊塢。一旦張家界成了「潘多拉國際名勝風景區」,由此產生的轟動效應豈不更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男子看《阿凡達》亡 法醫:死者有高血壓
坷貝:中國人為什麼不能看《阿凡達》
阿凡達2D版在中國停映 劇情暗合國情?
坷貝:中共突然看懂了《阿凡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