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日訊】 我要講的意思是:從鄧小平宣佈退休開始,六四事件就已經開始了,我們可以這樣認爲、假設。所以我告訴大家螳螂捕蟬的故事,是在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權力的邏輯。在十三大的時候,薄一波和楊尚昆在主席團會議上,我當時是主席團會議秘書作記錄,他們兩個有一段對話,已經把他們的心理揭示的非常清楚。在鄧小平1985年宣佈要退休以後,中共之間的改革與不改革的事情已經退居其次,首要的問題成爲誰能保證自己的權力,而且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因爲1985年距離13大召開還有兩年的時間,鄧小平這個時候宣佈,大家都知道不是最後的決定。他是一個試探。如果是最後底決定,他就不會在1985宣佈,他可能就在1986年,不給你任何時間。在這個裏面就有一個很大的解釋空間,鄧小平爲什麽要這麽做?爲什麽他不在決定好了之後宣佈?他爲什麽要借壽辰的機會把它公佈給大家呢?
我想,這是中國傳統謀略一個經典案例,包括歷史上的朱元璋也是這樣,他知道自己沒有絕對的權威,在作一項決定的時候,先放一個氣球,看看是反對的人多還是贊成的人多,如果反對的人非常多,他就可能把這個決定收回來;如果反對的人不是很多,他就可能做下去。大家知道,去年,江澤民對小林蕙善有一翻談話說:中央的國家主席有任期制,但是總書記沒有任期制。這句話也是一個氣球,就是看看國內外輿論的反映,如果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沒有人提出解釋,他16大可能就不退了。
鄧小平那個時候宣佈他要退休,實際上他就是給大家一個相互商量的時間,實際是說你們考慮一下,我這樣做怎麽樣。從此以後,各個派別的活動就極爲頻繁,鬥爭就非常激烈。
我可以告訴大家的就是,第一個回合,就是作爲六四起源、一個非常重大的權力鬥爭的回合是在胡耀邦下臺以前,這一次決戰是在中共12屆六中全會上面。在這個會議之前,我有一篇“走卒隨筆”在《中國之春》上連載,最近的一篇已經接觸到這個事件了,就是“六中全會的決定”。當時圍繞著六中全會的決定,中央已經分成了兩派、非常明顯的權力鬥爭,我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看見他們的批示。
——原載《中國之春》七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