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8日訊】 大陸股市近日狂迭不已,已經在投資者乃至當權者中引起恐慌。按理說,大陸今年經濟的各項指標并不差,股市不應有這么大的下滑。因此,大陸當局有關的政策顯然對股市最近的狂跌難辭其咎。究竟是什么政策導致股市暴跌呢?一种說法是,由于朱容基最近加強了對違規入市資金的監管,有上千億的資金退出股市,導致股价下跌,另外一种說法則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那就是大陸當局不久前關于”國有股減持”的方案出台,使大陸的股票投資者大失所望。
對于大陸股市的局外人來說,要了解國有股減持與股票大市的關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大陸的股市,實在是有太多的中國特色。其中,最令局外人困惑的就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可以有不同的權利,即所謂”同股不同權”。
具体說,大陸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因此其主要的股份為國有股,一般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這部分股票又稱法人股,不允許自由流通,而其余股份則可以在市場上流通,所以稱”流通股”。流通股多數為民間投資人所有。當初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維持國家對企業的控制,另一方面,則可以把民間的儲蓄吸引過來,為國有企業所用,即一般人戲稱的”為國企圈錢”。
自大陸試行股票市場以來,大陸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多數都出現了市場价格大大高于其實際价值的偏差。這是因為,大陸上市公司的總數有限,又只允許一部分股票自由流通,股票的供給相對于百姓的儲蓄規模太小,于是在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奇貨可居。一般流通股的市場价格要比法人股的帳面价格高几十倍,比其真實的价值也要高几倍到十几倍。
這种情況,對大陸當局的財政部門產生了一個极大的誘惑:如果把一部分國有股在市場上高价賣出,豈不是能大賺一票嗎?現在看來,最近出台的所謂”國有股減持”方案,正是在這個念頭推動下搞出來的。
制定”國有股減持”方案的人知道,如果國有股賣得太快,就會沖擊市場,因此,他們規定,每年只減持百分之十,慢慢地賣,以達到國有股變現最大化的結果。但是,現在國有企業上市的總數并不大,如此逐年減持,國家豈不就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了嗎?難道,中共當局真想通過國有股減持,實現私有化嗎?情況并非如此。按照大陸當局的如意算盤,他們在對現在已經上市的公司逐漸減持股份的同時,還要繼續把更多的國有企業推上股市。這樣,老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減持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減持,而把後來上市的國有企業的國有股繼續慢慢地賣高价。大陸當局兩全其美,既能保持對各主要產業的壟斷控股,又通過高价出售國有股,從民間投資者中撈了一把。
可是,机關算盡太聰明,大陸當局把民間投資者當成了傻瓜,民間投資者卻并不象決策者假定的那樣糊涂。大陸股市在經濟基本面并未出現大的不正常現象的情況下,竟然一跌再跌,說明許多股市投資者正在把資金從股市抽回。他們不相信大陸當局關于”利好”的各种說法,也不愿意為什么社保基金作貢獻。
對于大陸當局來說,目前出乎他們意料的形勢是嚴峻的。如果股市一瀉千里,將會產生許多嚴重的後果。大陸當局不僅偷雞不成,而且在財政上,特別是在政治上付出极大的代价。財政方面,目前大陸當局通過新上市和增發新股以及征收印花稅,從股市上可以得到几千億人民幣的收入。僅印花稅一項,就有五、六百億元。在政治上,許多大陸的所謂”股民”,都是退休或下崗的國家職工。這些人如果在股市上遭到大損失,對大陸當局自然會极度不滿,成為不安定的因素。
面對股市大幅下滑的現實,大陸輿論越來越對當局不利。有人說國有股減持是圖窮匕現,也有人說當局是利令智昏。依我之見,利令智昏是明顯的,圖窮匕現也沒有說錯。為什么呢?這次國有股減持的方案,不僅僅暴露了大陸當局想從民間投資者身上揩油的心思,而且,也暴露了大陸當局無意讓民間資本主導資本市場的宗旨。大陸當局,只是想把資本市場變成自己從政治的需要出發,操縱和控制經濟的一個工具,因此,所謂”公正、公開和公平”的原則,完全是騙人的假話。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