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3日訊】 桃芝颱風發飆,要一個安居環境的基本需求,為何變得如此困難?在時報文教基金會三日舉辦「桃芝、逃之-何時還給台灣安居的環境」座談會,學者專家普遍認為,政府應該儘速劃設並公告限制發展地區,民眾亦應有危機意識,尊重自然,回歸自然,不要進入限制發展地區開發;此外,更應建立全方位防災觀念,整合防災機制才能減少災害。
這項座談會係由時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余範英策劃,中國時報總編輯、時報河川保護小組召集人林聖芬及台大環工所教授、時報河川保護小組顧問於幼華共同主持。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陳錦煌、農委會副主委林國慶、內政部政務次長李逸洋、經濟部水利處副處長吳憲雄、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處長潘明祥、台大教授李鴻源、郭振泰、及東華大學教授徐國士等人進行座談。
李逸洋坦承,目前政府的預防工作做得不夠,而這次災後如此嚴重,地方政府應變力不夠,中央到地方層級過多,導致執行效果不彰、災情嚴重。
郭振泰提出「洪水保險」的觀念,他指出,先進國家對土石流、洪水危險區進行長期規畫,持續監測高危險區,一旦發生災變馬上動用保險資助,無須再發動賑災募款。他並指出,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下,各縣市首長、民意代表儘管不敢忽略治水防洪,但往往在地方利益的考量,只在乎眼前馬上可以看得到的結果,結果花了很多錢,蓋了一堆不可靠的堤防,完全沒有防洪功能。
徐國士指出,從南投到新中橫支線,很明顯看到台灣土地超限使用,道路過度開發,加上山坡地過度種植檳榔,更加速山河異位。
他並指出,目前各縣市開發主導權都集中在首長手中,在地方派系壓力下,極可能加重災害發生。
李鴻源則認為,「政治面」當優先克服。目前縣市政府受地方派系左右,中央提撥的經費,地方優先用於派系利益,導致執行能力出了問題,他呼籲重建過去省政府時期的運作協調機制。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錦煌指出,桃芝颱風重創台灣程度遠超過賀伯颱風,其災後重建費用估計高達二百億元以上,政府現階段仍以搶救災害及安頓災民工作為主,災後重建也將陸續展開。
陳錦煌是在民視新聞台「政策百分百」第十九集節目作以上表示。該節目是由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主持,其他來賓有:農委會林業處長陳溪洲、台大大氣系李清勝教授,節目預定今(四)日晚上八時至九時在民視新聞台播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