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3日訊】 台灣桃芝風災肆虐,罪魁禍首無非是土石流。但是,許多巨石夾帶泥水沖刷畫面的背景,卻常見滿山滿谷的檳榔樹、高山茶園、高冷蔬菜和果樹,乃至錯落的休閒度假餐廳。濫墾濫伐,過度開發,引致大地反噬,再明顯不過!
行政院防治土石流的跨部會專案小組,昨天已首次開會正式啟動,但對如何防治土石流仍囿限於官僚體系的慣性思維,多治標不治本,少大格局和有魄力的國土保育規畫。其實,不能正本清源,痛定思痛還山河休養生息,最後勢必屈折於地方經濟利益,又會循老路建堤擋河、蓋攔沙壩、搶修橋梁、開通道路。說實話,這些老辦法對千瘡百孔的山林只有更多蹂躪,根本無法抵擋窮山惡水的頹勢。
要治土石流,既要擺脫官僚舊思維,也要勇於割斷地方利益糾纏。必須認清,山林土地是國家資源,世代子孫所共享。若僅著眼當前生鮮蔬果、檳榔茶樹的利益,很可能每一潛在土石流的受害者,都會是「共犯結構」的一份子。因而,該封山的應予封山,橋斷路障就不必硬要搶修;該強制遷村的就依法強制執行,畢竟生命財產安全才是首要政策考慮。
唯有順應大自然,免了人禍,才能讓天災的肆虐降到最低。讓山林生養,給河川將息;讓山河留住土、石和水,不要再使農民與觀光客變成窮山惡水的祭品。只要政府有擔當,敢於抗拒黑白兩道利益團體,社會大眾會是政府後盾。
行政院長張俊雄上午詳述了破壞山河環境、與山林爭地的因果關聯;可見,政府確已深知病灶,剩下的,就端看有無決心,能不能全面規畫,縝密配套,強制執行了。
【2001/08/03 聯合晚報社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