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7日訊】亞洲企業購併風潮愈演愈烈,而購併後的企業股價往往應聲上漲,因此這將是未來投資人絕佳的投資機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新加坡,Keppel Capital Holdings(SP-KEPC)和Overseas Union Bank(SP-OUB),被視為可能接手購併新加坡銀行的兩大熱門企業,結果這兩家企業的股票,自今年6月以來,分別上漲了22%及12%。
在2001年第1季,亞洲的銀行購併總金額,就達到196.4億美元,如果再把其它產業的購併算入,數目更是龐大。今年第1季亞洲企業的購併總金額,就高達560億美元,佔了全球企業購併金額的9%。而在3年前,亞洲企業購併金額不過376.3億美元,只佔全球的3%而已。
Morgan Stanley亞洲購併部門主管Henry van Dyke表示:「若不是我認為企業會有合併動作,我也不會在亞洲投資。」該部門是許多亞洲企業購併時,爭相聘用的顧問,此部門在今年第1季,至少完成了150億美元的交易。
一般人只注意到購併金額表面好看,卻忽略了這可是經過多番波折而來。像Henry van Dyke,總共花了2年的時間,才成功地把韓國的Daewoo Motor(大宇汽車),賣給美國的General Motors(US-GM;通用汽車)。甚至有時候,某些產業原本購併之聲甚囂塵上,但後來卻無疾而終,結果大家白忙一場。
像新加坡及香港的銀行,當地政府不斷鼓吹其合併,然而18個月下來,銀行無動於衷,效果趨近於零。在馬來西亞,政府也極力慫恿銀行合併,然而成效亦不彰。
雖然如此,在投資銀行家眼中,亞洲有幾個產業,仍是將來購併的大熱門。這當中包括:
一、無線通訊業:香港有6家無線通訊廠商,分析師表示,對700萬人口的香港來說,這樣的無線通訊廠商家數實在太多,因此這6家廠商,不是會被購併就是要去購併別人。況且,這6家廠商還在打價格戰,絕大多數都因此虧損連連,購併之局恐難避免。
二、半導體業:HenryvanDyke表示,台灣的半導體2大龍頭-台積電(2330)以及聯電(2303),最後終將會買下多家亞洲小對手。
在台灣以外,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地,也是熱門的半導體業購併地區。CLSA分析師Anthony Wilkinson說:「未來12個月內,這幾個地區必有半導體購併案出籠。」
三、銀行業:除了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銀行外,分析師認為,台灣的銀行也會興起購併風,尤其小銀行更無法擺脫被購併的命運。不過van Dyke也表示:「這可能會花上很久的時間。」
雖然購併盛行,但分析師認為,投資人還是要慎選標的,才能在亞洲這波購併風中找到商機。Van Dyke就建議採「長期投資策略」,也就是押寶在購併別人的企業上,因為這些企業既然敢購併別人,自是以為此有助於未來企業價值的提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