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7日訊】(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著名道教聖地湖北省武當山金殿須彌座石材、出處,以及兩塊巨石如何搬上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公尺的問題,近日被專家破解。
新華社報導,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武當山金頂建於一四一六年,為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正殿面積一百一十三點七平方公尺,高五點五四公尺,重達數百噸,遍體鎏金,結構嚴謹,毫無鑄鑿之痕,雖經六百年風雨,至今輝煌如初,被列為大陸一級重點保護文物。
與金殿對襯的須彌座,殿下台基及前露台為精琢石材疊砌而成,以整塊紫色紋石墁地,洗磨光潔,被稱為「玉石座」。
大陸建築地質學家陳安澤日前接受中共建設部委託,對金頂須彌座石質進行考證,證實此「玉石」為竹葉狀化石和三葉蟲化石。
對於巨石如何運上金頂,陳安澤對被雷電擊破的露台裂紋進行測試後認為,正殿及殿前露台兩塊巨石,其實是兩塊被縷空底部狀如鼓形的空石,是古人在修建時借助山體凸體用石灰黏連上去。
陳安澤說,須彌座基座為成塊化石疊砌而成,正好將殿內和前露台兩塊面積分別為三點八平方公尺、六點四平方公尺的巨石包在裡面,這是古人製造神秘和神權至上的建築手段。化石縷雕石欄做為古建築材料尚屬罕見,文物價值和意義遠超過玉石本身的價值。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