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7日訊】(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大陸著名楚文化研究專家張正明,考證湖北江陵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妙音鳥和蓮花豆後證實,佛教造像於戰國中期傳入南楚,比「白馬馱經」提早了四世紀。
據湖北日報報導,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正明披露,去年在江陵出土的天星觀二號墓的隨葬品中,有兩件文物具有特殊的價值,一是半人半鳥的佛教妙音鳥造像,一是髹漆的木雕蓮花豆,顯示戰國中期已有佛教造像傳入。
過去學術界認為,佛教是在東漢早期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印度攝摩騰、竺法西以白馬馱佛經到洛陽,「白馬馱經」成了佛教傳入中國的佐證。
報導說,漢譯的妙音鳥或稱好聲鳥,相傳此鳥善鳴,其音和雅,鳴轉自如,佛教在印度剛流行時就有妙音鳥。但過去楚地發現的神、人、禽、獸等雕像和畫像,屬寫實造型,絕無半人半鳥合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土的妙音鳥兩手合掌,雙手合十是佛教以示敬意的特有儀式,中國在佛教未流行前,並沒有合掌的致敬方式。由此推測,佛教的妙音鳥造像在戰國中期已傳入南楚。
另一件髹漆的木雕蓮花豆,蓮盤呈圓形,口沿外是一圈蓮瓣,豆盤仿照佛陀造像的蓮座造成,蓮座與真實的蓮花有同有異,但在楚國乃至周代其他諸侯國遺物上所見到的花卉造型一律變形,因此,豆盤如蓮座不可能是楚國乃至先秦時期的中國造型藝術傳統中演變出來的,卻恰與佛陀造像的蓮座相同。張正明據此認為,戰國中期佛陀造像已傳入南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