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5日訊】對市場上眾多的計算機巨人來說,速度競爭一直是推動銷售的動力之一。 盡管與七到十年前相比,一般人對計算機的了解已經深入得多,但多數消費者頭腦中仍然存在著一種被誤導的信念:兆赫──現在是吉赫──是一台計算機的原始速度。實際上,這與事實相去甚遠,但這使一些芯片制造商利用公眾的“無知”售出了更多芯片。
某些芯片制造商為了提高速度甚至犧牲了許多其他性能。這種戰略曾使許多計算機公司的銷售額出現上升,但如果分析家們對此作出正確的分析,那麼這列“高速”列車快要開到盡頭了。
例如,這些分析家暗示,英特爾已經因其奔4的人工時鐘頻率而將自身逼入了死角。事實上,如果要保証芯片不因自身的熱量和速度而損耗,那麼芯片的性能指標也只能是這麼高了。另一家努力爭取x86 PC市場統治地位的公司是AMD,一段時間以來,AMD以其Athlon芯片向英特爾的主導地位發起了挑戰,但它也同樣與消費者玩開了兆赫神話的遊戲。只是在最近,AMD才在x86競爭中放慢了追趕速度的步伐,轉而追求更為真實的性能提升。許多業界觀察家已經意識到,在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速度的發展也就只能到達這樣的地步,因此他們預言,AMD正準備為教育公眾展開一場市場營銷閃電戰,以期在處理器大戰中領先於英特爾。
在幾年之前,英特爾的CISC技術就開始顯得有點老態龍鐘、跟不上時代──這種技術用於其奔騰生產線。因此英特爾開始開發一種新的芯片設計方案,這一方案名為VLIW或EPIC,以英特爾的一種更為先進的芯片結構為基礎。這種芯片結構開始稱為RISC,最終定名為Itanium。盡管這種芯片的設計也有很大的速度優勢,但它並不象奔騰系列產品那樣允許巨大的速度過剩。
目前,Itanium試用品的速度已經達到了800兆赫。正式上市時,這一速度很可能會有所降低,因為在實驗室條件下,多數芯片都要比實際出貨時的速度高得多。在英特爾從奔騰生產線過渡到Itanium技術之際,速度問題確實給它出了一個大難題。表面看,計算機和半導體的未來一片陰沉──改變消費者已有觀念的道路確實漫長而艱辛。然而,仔細觀察之後,你會發現一些公司利用業界內部的變化,已經為自己做好了非常恰當的定位。
幾年以前,蘋果、IBM和摩托羅拉組成了一個名為A.I.M.的聯盟,並且在RISC芯片設計(名為Power PC或PPC)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現在看來,它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多年以來,它們一直在業界佔據著領先地位,還使蘋果公司在總體速度上達到英特爾和AMD芯片等級的同時,使它在處理器方面達到了比英特爾Itanium系列產品更高的速度指標。
在過去的三年裡,蘋果公司一直致力於向公眾作關於兆赫神話的教育,現在它已經開始看到巨大的效果。當英特爾發布其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高端Itanium芯片時,它將發現它竟與蘋果的G4站在了基本相同的起跑線上。然而蘋果還有後勁,由於A.I.M.聯盟的努力,蘋果還將進一步發布G5處理器。英特爾曾使公眾錯誤地認為時鐘頻率是一項性能的精確衡量指標,現在卻無力設計與奔4時鐘頻率匹配的IA-64處理器,這是其劣勢所在,如今它已無法繼續利用公眾的“無知”大做文章了。
隨著Mac OS X和大批多處理G4/G5系統的出現,我們也許會發現,隨著計算機行業整體形勢的好轉,長期讓人擔心的性能鴻溝可能會有所改善。如果蘋果還能重返市場中心的話,那麼現在也許時機已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