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5日訊】据《楚天都市報》報導,江陵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兩件實物———“妙音鳥”和“蓮花豆”證實,戰國中期就有佛教造像傳入南楚,這比“白馬馱經”的年代提前了四個世紀。
這一消息是著名楚文化研究專家、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正明和荊州博物館研究館員院文清向記者獨家披露的。
張先生昨日介紹,去年在江陵發掘的天星觀二號墓的隨葬品中,有兩件文物具有特殊的价值,一是半人半鳥的佛教妙音鳥造像,一是髹漆的木雕蓮花豆。
張先生說,佛教在印度初流行時,就有妙音鳥。而此前在楚地發現的神、人、禽、獸等雕像和畫像,絕無人鳥合體的造像。值得注意的是,這只妙音鳥的兩個手掌是合在一起的,而雙手合十是佛教的特有儀式。可見,印度佛教的妙音鳥造像,在戰國中期就已傳入南楚。
談到髹漆木雕“蓮花豆”,張先生興趣盎然———這個蓮盤呈圓形,口沿外是一圈蓮瓣,仿佛陀造像的蓮座。豆盤如蓮座不可能是由楚國乃至先秦時期的中國造型藝術傳統中演變出來的,而恰恰与佛陀造像的蓮座無异。張先生据此斷言,戰國中期,佛陀造像已經傳進了南楚。
据專家考證,佛教初創時印度就有多條商路直通中國。佛陀的蓮座應是在那時傳入楚國并被仿制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