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9日訊】 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即將決定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前夕,世界各地報紙繼續就奧委會是否應當讓北京主辦奧運會的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反對北京主辦奧運的一方繼續譴責中國的人權記錄,支持的一方則強調与中國保持接触、促進中國開放改革的重要性。
據美國之音報道﹐多倫多太陽報的專欄作家費舍爾表示,中國沒有資格贏得奧運會的主辦權,盡管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几乎所有人都認為北京的呼聲最高。他在星期一發表的一篇評論中說,“中國是這個地球上最無歡樂可言的地方之一。”費舍爾說,1993年國際奧委會投票選擇悉尼主辦2000年奧運會被認為是對現實的承認,而如今,中國的人權狀況比七年前更加糟糕,國際上對中國人權狀況的爭論也比七年前更加激烈。費舍爾說,有些支持北京的人認為奧林匹克是促使中國開放和接受西方標准的途徑,但是,歷史證明恰恰相反。他說,1936年柏林奧運會變成了希特勒宣揚其荒謬論調的場所,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絲毫沒有改變前蘇聯統治者勃列日涅夫,而1984年薩拉熱窩奧運會也沒有能夠幫助南斯拉夫維持統一,八年后,奧運會運動場變成了戰場。
華盛頓時報星期一的一篇評論也有類似的觀點。評論說,中國承諾,北京如果主辦奧運會,中國將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改善環境、交通、醫療和通訊等事業,但是文章認為,“中國政府不應當需要奧運會來為人民辦這些最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評論在列舉了中國關押异議人士、拘留美籍華人學者、壓制法輪功等侵犯人權的例子之后表示,“奧林匹克向來是體現人類力量和活力的象征,在中國政府利用多种手段壓制這种人類精神的時候,讓北京來高舉奧林匹克火炬是一种恥辱”。
然而,星期一出版的金融時報則認為,國際奧委會從來沒有對奧運所倡導的道德問題表示過多少興趣。另外金融時報評論說,“盡管中國政府的一些行為丑惡,但是,整個世界卻愿意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層面上与中國打交道。”
在香港,网絡郵報雖然表示支持北京的申奧努力。不過,這份報紙星期一的一篇社論告誡說,如果北京申奧成功,中國領導人不要把這看作是外部世界表示接受中國几乎毫不容忍异議人士的一种信號。相反,申奧成功應當能夠促進中國領導人開始人們翹首等待多年的政治改革。這篇社論表示希望,成為奧運會主辦城市能夠有利于北京轉變為一個國際化城市,使北京更多地与外部世界交流溝通,從而有助于把北京主辦奧運會變成一個推動中國人權的有意義的活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