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8日訊】最新一項研究證實,感染一种被稱為”人乳頭狀瘤病毒”后,可導致口腔鱗癌。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對于摸清口腔鱗癌的發病分子机制、預防和治療口腔鱗癌有重要的意義。口腔鱗癌是一种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它好發于口腔黏膜處,發病原因除了吸煙、飲酒等因素外,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与口腔鱗癌發生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世界醫學界懸而未決的難題。
新華网報道,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張志愿教授主持,腫瘤生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經過3年潛心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永生化口腔上皮細胞系,以這一細胞系和口腔組織標本為對象,綜合應用先進的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手段,系統研究了人乳頭狀瘤病毒在口腔黏膜癌病變過程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与口腔鱗癌的發生有關,它可以誘導體外培養的正常口腔上皮細胞轉化,并起主要作用,病毒干擾了細胞周期的調控體系并使得細胞獲得永生,從而導致口腔癌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