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31日訊】 董建華以前可能做慣了老闆,現在即使身為行政長官,仍喜歡以工商管理的方式來處理政治問題。
今年十月的施政報告,董特首將公布高官問責制的具體方案,該制度將會根本地改變目前香港的憲制安排和權力關係,影響深遠。如此事關重大的改變,特區政府在制定方案時卻沒有跟香港各政黨協商,亦沒有跟政治學者討論,反而尋求顧問公司協助,以私人機構改善管理架構的方式,去思考涉及公眾利益的憲政問題。
正因為董建華政府抱著改革私人公司的心態來設計高官問責制,所以港府至今向公眾透露的點點滴滴內容,似乎都集中在如何取消長俸制,如何將不稱職的高官「炒魷魚」,以及高官年薪應該多少等聘用及解僱條件問題上,至於「問責」的內容,以及如何「問責」,反而不似是董建華當局的主要考慮因素。
特區政府既然最關心的是將來特首與高官之間的「僱傭條件」和「勞資關係」,將來「問責」的重心,恐怕不會存在於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更不會存在於政府與公眾之間,而是存在於董特首與高官的「賓主」互動之中。這樣的「改革」,與其美名為「高官問責制」,不如老老實實稱之為「特區政府公司化」。
董建華將香港當做大公司來管理,但大公司的行政總裁做得不好,也會被董事局炒魷魚。目前董建華穩坐太平船,市民動他不得、立法會也動他不得,高官卻沒了金飯碗,隨時可被「炒魷」。行政長官的權力不但不受約束,反而比以前更大,這樣的所謂「改革」,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原載《世界日報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