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2日訊】 在影藝戲院上映的《秋月》﹐是一九九九年大陸鄉土片。其實一九九二年已有一部港片《秋月》﹐那是日本資金的小製作﹐羅卓瑤導演﹐永瀨正敏和李佩蕙合演﹐但觀眾不多。
大陸片《秋月》的導演馬惠武﹐拍過《香魂女》﹐贏得九三年柏林影展金熊獎。今次他拍攝當代貧窮山村婦女秋月的故事﹐作為好媽媽的榜樣﹐雖然「老土」﹐但也感人下淚。
徐守莉飾演的秋月﹐是中國農村典型的賢妻良母﹐任勞任怨﹐又孝又順﹐卻被出城打工的丈夫拋棄。秋月離婚後留在山村﹐捱生捱死照顧家婆和子女。最慘情是家婆被薄倖兒子氣病﹐送到鎮上留醫要交二千元「按金」﹐媳婦傾家蕩產﹑賣糧賣木籌錢﹐在山路上搬來搬去。醫好家婆後﹐她還要揹婆婆走回山村﹐十分辛苦淒涼。
秋月對不是親生的大女也極好﹐不惜一切要供她讀大學﹐為女人爭口氣﹐真是好媽媽。整個故事﹐就由這女兒憶述出來。
拍出真實感卻太美化
此片不少地方拍出山村實感﹐令人感動﹐但那個媽媽亦被形容得太美化﹑催淚化和偉大化。秋月的勤勞﹑忠厚﹑苦忍﹑無怨當然是美德﹐但太自我犧牲﹐太可憐了。大陸官方很欣賞這種好農民﹐可惜政府從來沒有特別善待農民。
故事後半部化悲為喜﹐秋月遇到一個很好心的鄉鎮小廠長﹐互相扶持﹐共度難關﹐經歷重重波折後終於苦盡甘來。這是好人有好報的理想安排﹐如果秋月真的找到幸福﹐當然值得為她高興﹐只是連編導也不敢太樂觀地肯定﹐秋月到底有沒有獲得第二春﹖始終是一個謎。
作風仍保守
在大陸開放改革以來的鄉土片中﹐《秋月》只屬中等水平﹐作風保守。本片女主角徐守莉在一九八五年演出的《野山》(顏學恕導演)﹐是特別精采之作﹐現實感強烈﹐又有爽朗大膽的農村換妻喜劇。
農村並非一味傳統保守﹐一九九五年周曉文導演《二嫫》﹐描寫勤奮刻苦的山村少婦偷情﹐也是優異之作。
近年張藝謀的農村片《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很受讚揚﹐前者拍小村女做「老師」確實真切動人﹐但後者實嫌粉飾﹐他多年前的《秋菊打官司》更好﹐去年霍建起導演的《那人那山那狗》亦好看。【明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