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30日訊】 近20年發生的幾次地區性戰爭給解放軍一個啟示,毛澤東時代的人海戰術和遊擊戰已經不合時宜,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戰爭,解放軍自80年代開始進行廣泛的軍事改革,並借用西方的術語,把這次行動稱為“軍事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1982年,阿根廷和英國爆發福克蘭海戰,軍力薄弱的阿根廷僅用一枚導彈就擊沉了英國的先進巡洋艦。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為首的聯軍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在較低成本和把人員傷亡減到最低之下,摧毀了伊拉克的龐大常規部隊。
另外,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利用空中優勢,不斷對南斯拉夫進行轟炸和封鎖,使南斯拉夫的軍事設施和後勤補給遭到嚴重的破壞,北約沒有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科索沃就迫使南斯拉夫屈服。
這些戰役使中國認識到導彈威力和現代高技術戰爭的本質,也加大了解放軍進行軍事改革的決心。
全方位改革
西方軍事專家指出,解放軍的軍事改革是非常廣泛的。美國的“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報告指出,1991年的“沙漠風暴”啟發中國評估和發展軍事革命,以及信息戰。目前,中國的軍事改革進程集歷史、中國軍事哲學、現代科技和外國經驗的大成。
美國軍事專家霍金斯指出,解放軍正進行包括思想教條、組織、科技的軍事改革,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以弱勝強”。
中國進行軍事革命,其戰略目的是保衛領土避免受到攻擊﹔取得應付周邊局勢和南中國海域突發事件的能力﹔使用軍事力量支持其政治和外交政策﹔同時增加進一步拓展領土的能力。
中國官方媒體指出,軍事革命包括主武器的更新、軍事制度變革、作戰模式和軍事理論改革等。
裁軍百萬
在實際的軍事改革方面,解放軍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先後裁軍150萬人,節省軍費開支,並實施精兵制,提高士兵的教育水平。
與此同時,解放軍增加軍費,在戰略上發展固體燃料推動的可移動導彈,取代以前的液體燃料推動導彈﹔增加各種導彈的數量和導航能力﹔同時向俄羅斯購買核潛艇等。
解放軍也增加和改良戰術武器,包括預警雷達、戰機、坦克、巡洋艦、驅逐艦、中短程戰術導彈等、以應付可能發生的小規模地區戰爭。
另一方面,解放軍也提出高技術戰爭和攻擊敵人的信息網絡系統的信息戰爭,並積極發展有關的太空武器和攻擊網絡系統的技術。
信息戰爭
解放軍的領導人也了解到,只有經濟繼續增長才可使中國內部穩定和提高人民素質,使中國恢復國力,從而提高中國的軍事技術和優勢。
同時,中國繼續進行經濟改革開放,在社會和經濟上面臨各種問題,情況嚴峻。西方軍事專家指出,中國面對嚴重環境問題,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磨擦加深,官員腐敗,失業人口上升等政治和社會問題將減緩軍事革命的力度。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實施“圍堵”,使中國在進一步吸收外國先進科技方面存在困難。
中國官方媒體指出,除非戰爭消失,軍事革命及其影響將是無止境的。
──原載《BBC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