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3日訊】套用毛澤東的口頭禪,全球化不是請客吃飯那樣簡單。對於北京加入世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有不少論述。
同樣重要的是,「入世」及全球化不止會逐漸削弱北京的「經濟主權」,也會嚴重影響中共的權力基礎與特權。
中共及國務院年前已成立特別智囊團,研究入世對政治領域的後果。雖然這批專家的調查結果仍未公布,入世明顯會令黨及國家機器的權威面臨重大挑戰。
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不久,一群太子黨成員所寫的內部參考文章已經這樣說:為免步蘇聯後塵,中共絕不可失去對經濟及企業的控制。
打擊國企專營及壟斷權
但入世後,黨及政府均須切斷與商界的聯繫,已是不爭的事實。為了方便入世,北京去年開始要求國有企業退出超過一百五十種競爭性工業行業。數年內,私營及外資公司、以及中外合資企業,將會與國企「平分天下」。
愈來愈多中國人光顧及受僱於非國營公司,黨的權威會因此受到打擊。其他副作用還有:中共在外資或中外合資的工廠設立黨支部的慣例,將會備受外國企業質疑。
透過「紅頭文件」或其他行政手段發號施令,是黨和政府機關操控經濟及國家的主要手段。五十年代開始,這些黨政最高指示的地位與法律相等,各級幹部亦須對之恪守。
可是入世後,紅頭文件顯然要被廢除。某些國企獲黨及政府授予專營或壟斷權,並容許它們主觀指定產品價格,這種做法將首當其衝。畢竟,法治及尊重國際慣例是世貿其中兩項宗旨。
黨支配法律觀念受威脅
實際上,北京去年年底已開始要求各省市,由沿海地區開始,徹底查核紅頭文件,目的是把它們大量廢除,或以正式立法代替。
世貿帶來的影響,當然不止廢除三幾項政府命令。
更重要的是,由黨支配法律的觀念將受到威脅。中共中央的政法委員會,一直操縱法院以至對法律的一般闡釋權,這傳統將備受挑戰。
中共專政的另一重要支柱──控制資訊傳播──亦已危機重重,直至目前,中國與美國或歐盟簽訂的世貿草約,並不允許中外合資的報章或電視台。然而這些協議,卻容許中外合資的互聯網公司成立。分析家說,北京加入世貿數年後,大概會屈服於壓力而逐漸開放新聞業。
另外,北京對外國人隱藏它的「國家機密」,亦將愈發困難。目前,中共領導層仍不准外國公司從事民意或市場調查那類資料蒐集的工作,原因顯而易見:這些商業活動會導致敏感資料的流失。入世後,北京多半不能再阻止外資從事這類資訊性的業務。
然而,入世對民心的影響,也許會為中共帶來最可怕的政治後果。北京一名教授說,如果現在甚麼事都跟隨國際或西方的規矩,就會有愈來愈多人懷疑中共鼓吹的那一套。
多元化的市場環境會讓百姓有不少機會用更實際的方法,去表達對黨及國家權威的不滿。例如,科學家、工程師、管理人員以至一般民眾都可以「用腳投票」,選擇受聘於外國或中外合資公司,而不在國家單位或國企工作。
百姓亦可以「用資產投票」。如果中國民眾對黨及政府失去信心,不少人可能會把錢存進外資銀行、把積蓄由人民幣換成美元、光顧外資保險公司,或不買國企在上海及深圳發行的股份,轉而購買外國股票。
原載蘋果日報,作者為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資深中國分析員(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