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6日訊】“西湖死了”––杭州藍天園林設計院的周國寧日前在浙江一傳媒上放言,西湖死了,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各地網媒紛紛轉載該條新聞。按照周國寧的觀點,因為缺少一種叫“葑草”的濕生植物,西湖猶如少了“腎”,已經死了。
錢江晚報7月26日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沒有了西湖的杭州何以稱之天堂?西湖真得如他所說的是“死了“?還是周國寧故作驚人語?真相到底如何?本報記者經過追蹤采訪,發現了“葑草”的秘密以及
什麼葑草?野茭白
葑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按照周國寧的說法,它是一種長在水邊的濕生植物,被公認為淨化水質能力最強的水草。周國寧把它稱為西湖的“腎”。
這麼重要的“腎”究竟是什麼玩意兒呢?記者請教了一些搞植物研究的專家,一時間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得到的解釋是,也許這種稱呼是一種俗稱,不是學名,所以專家們一時摸不著頭腦。在生態學碩士鄧志平的大力協助,經過多方查詢資料,從《辭海》中找到了對葑的解釋:
葑(一)即蕪菁,(二)菰根,即茭白根。
可見“蕪菁”、“菰根”都可稱之為葑。記者從1993年版的《浙江植物志》“十字花科”中查到:“蕪菁”,又稱盤菜,是二年生的草本。原產歐洲,浙江溫州、瑞安有栽培,根及葉供新鮮或腌漬食用 看來這個蕪菁不像是“神奇”的葑草。
那麼隻剩下“菰”了。在“禾本科”中,終於找到了“菰”:“多年生,水生,具根莖,須根粗壯。 可食用,稱茭白 ”。
至此,兩相印證,葑草即為茭白。
在隨後的采訪中,記者向周國寧提出相同的疑問“何為葑草”?起初他仍以報道中籠統定義作答。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時,他纔講出“葑草”是野茭白,但他強調“葑草”根部不會結茭白。當記者問他手中有無葑草的樣本時?他語氣激烈地說“在1958年,葑草都被他們清除干淨了,很珍貴了。我手中怎會有樣本?”
記者又特地請教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丁炳楊教授。他是研究植物分類學的專家。丁教授認為“葑即菰根,菰就是野生茭白”。至於會不會結野茭白,那要看具體情況,野生的當然不會像種植的食用茭白那樣,個個結出肥大的茭白。但決不能說不會結。這種植物在浙江水鄉可以說處處都有,不存在珍貴難覓的問題。丁教授還說,水生植物當然能吸收一些有機質,但說到“淨化水質能力最強”就當謹慎,有待考證。
葑草是“腎”?是“瘤”?
當記者打電話給杭州市園文局,請他們發表對“西湖死了”的看法時,電話那頭顯得有些莫名其妙:“西湖死了?什麼死了?這從何說起?”顯然,他們還沒看到有關報道。
通讀完記者帶去的有關報道後,風景園林管理處處長孫既感莫名其妙,又很有點動了氣:“這就叫‘無知者無畏’。”孫翻出《西湖風景園林》一書,指出“葑草不是西湖的‘腎’,而是西湖於塞,需要疏浚的表現”。
史志記載,在西湖疏浚史上經常出現“葑”字。如“西湖多年不修,為葑草蔓蔽,疏浚恢復西湖舊觀”,當“葑草”是“西湖之腎”,實乃大謬。
西湖不適合種葑草
西湖水域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吳芝瑛也對周國寧的說法提出質疑。她認為“西湖水體自淨能力幾近於零”是十足的外行話。西湖水體的自淨能力和緩衝力的確比較弱。這是由於西湖所處客觀條件決定的,但不等於說西湖自淨能力就沒有了。像1998年,1999年,由於錢塘江等水利工程的影響,西湖從錢塘江引水量不多,但透明度仍達到了50多釐米,水質也沒有明顯的惡化。西湖水質也已從五類水提升到四類水。9月開始西湖疏浚二期工程,也是改善水質的一個大舉動。
吳芝瑛從專業角度談了她對周國寧種植葑草的建議的看法。她說,用生物技術治水,是水域管理處下一步要嘗試的。種水草也是可行的,但選擇什麼品種要慎重。據她對葑草,也就是野茭白的認識,她認為不適合西湖。一是因為野茭白適於生長的水深50釐米左右的湖沼地區,二是因為西湖作為旅遊性湖泊,船來船往密集,通航問題要考慮。
西湖活得好好的杭州市園文局副局長朱堅平對市民關心西湖的熱情表示感謝。但是他對周國寧提出的“西湖死了”的觀點同樣持批評態度,並表示葑草不是良方。朱堅平說,和所有事物一樣,一個湖泊的確都有發展、興盛,衰落的過程。但西湖不一樣,因為歷代以來,人們都對它精心進行疏浚,維護。現在又引入錢塘江活水,所以西湖應該會越來越美。
且慢把話說死了
看得出,周先生很愛西湖,怕她死了。人同此心,誰不愛西湖?但愛之深,就要責之嚴麼?僅憑一家之言,判了西湖的死刑,惹起偌大風波。周先生話說得絕了點。
在這場有關西湖死死活活的論爭中,實際上涉及到對西湖治理方法的認識問題。令人感興趣的是,周先生明知道葑草就是野茭白,而不點破,是不是有難言之隱?
“葑草”的確嚇住了不少人,連專家都未見得馬上能指出其真正含義,更何況普通民眾。如果換成野茭白試試看。恐怕,稍有判斷力的人都不能接受“野茭白是西湖水的救命稻草的理論”。
同為杭州人,我當然也很為周先生愛西湖的拳拳之心感動,而且他最後提出的建濕地的建議,也證明是可采納之舉。但是––野茭白就是野茭白,烏雞總成不了彩鳳凰。所以,當面對媒體熱切的眼神,專家第一個腦子不能發熱,否則,西湖恐怕還得“死”幾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