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5日訊】 有關調查指出,我國有3億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學習之中,他們所需要的是全新的素質化教育。
北京報業集團報導﹐据中國儿童中心歷時1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的“中國少年儿童素質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教師和學生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并不十分清楚。
72%的人認為素質教育名不副實
調查中,盡管約60%的教師都明确“減負”不等于素質教育,但只有32%的教師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應由學校指定專門的教師來完成”。這說明他們一方面認為課堂教學与素質教育不應是相互獨立的,另一方面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在日常教學中發揮作用。對素質教育的含義,30%的學生有較為正确的理解,60%以上的學生自認為一知半解。對學校目前推行素質教育的做法,認為實實在在的,占10%;認為名不副實的,占33%;認為是形式主義的,占39%;認為忽冷忽熱的,占18%。
影響素質教育的五大誤區
部分在京政協委員指出,目前素質教育方面存在五大誤區:一是認為素質教育只是學校教育的行為;二是認為素質教育只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任務;三是認為學生在中、小學畢業后就能完成素質的培養;四是把培養學生一些生活技能,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說成是素質教育;五是在素質教育中忽略生態環保教育。委員們認為,現在我國有3億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學習之中,他們所需要的是全新的素質化教育,包括校外課堂。有人打著“素質教育”的幌子大賺其錢,這實際上是在拿祖國的未來開玩笑。
需要學校家庭社區互相溝通
海淀區部分政協委員在一份關于素質教育的提案中建議:素質教育,要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互相溝通,積極配合;加大環保宣傳力度,舉辦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有關素質教育的教育;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考核、使用的重點;鼓勵教師圍繞素質教育開展專題調研和進行科研論文評比等活動;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個社區都要有3至5處校外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基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