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4日訊】北京市法院今日裁定﹐旅美華裔學者高瞻替台灣當間諜罪成﹐判監十年。高瞻的判刑﹐比起北京市法院十天前判間諜罪成及驅逐出境的美籍華裔學者李少民﹐明顯重得多。然而﹐高瞻和李少民案情相關﹐高瞻被指受李少民指使蒐集中國分析兩岸關係文件﹐若照此說法﹐則高瞻只是從犯﹐李少民才是主謀﹔如今﹐從犯遭從嚴處罰﹐主犯則從輕發落﹐公眾不禁要問﹕北京的量刑準則何在﹖
高瞻的代表律師曾說﹕「李少民是華裔美國人﹐可以被中國驅逐出境﹔高瞻卻是中國公民。」難道中國真的是以國籍不同﹐而量刑有別﹖
表面證據顯示﹐中國量刑是內外有別。這對內﹑對外都是不好的﹕
‧對內而言﹐人民雖有口難言﹐但不忿之情﹐不言而喻﹔
‧對外而言﹐不少人批評中國以李少民作為與美國討價還價的政治籌碼﹐以至懷疑中國司法不外是政治判決。這種對北京動輒扣人換取政治籌碼的印象﹐會令外籍和旅居外國的華裔學者﹐對前往中國研究卻步。
上述心理陰影蔓延到中國工作的外來人才﹐對企業滿櫃文件是否會被中國列為損害其國家安全的文件﹐誠惶誠恐。中國入世在即﹐北京銳意招攬國際人才﹐但人才面對可能誤墮中國間諜法網的壓力﹐足以成為北京延攬人才的絆腳石﹔因此﹐中國有必要檢討現行對機密文件的劃分制度。
摘自明報社論(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