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20日訊】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最近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談論我國宏觀經濟形勢時指出,目前我國經濟並未進入良性迴圈,不會發生金融動蕩,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目前,一些經濟學家認爲,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拐點,進入了良性迴圈階段。但厲以寧認爲,目前我國經濟並未進入良性迴圈。
他說,按照經濟學定義,良性迴圈是指在不過分依賴政府投資的情況下,靠經濟自身力量,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持續增長。他認爲,目前,我國內需不足,拉動經濟增長主要靠政府投資,民間投資明顯不足,因此目前我國經濟並未進入良性迴圈時期。厲以寧指出,爲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應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把民間投資拉動起來,逐步減少政府投資。
目前,關於我國是否會發生金融風險的問題成爲許多專家、學者討論的熱點,並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爲,當前我國可能會發生金融動蕩,另一種觀點認爲,當前我國不會發生金融動蕩。厲以寧則認爲,以上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我國目前不會發生金融動蕩,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有些專家、學者認爲,當前我國可能會發生金融動蕩。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産占的比例相當高。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今年3月份,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産率高達20%以上。二是農村信用社面臨嚴重的信用危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少有50%以上的農村信用社已資不抵債。許多地方的農村信用社相繼發生了擠兌事件,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另有些專家學者認爲,當前我國不可能發生金融動蕩,理由也有兩點:一是人民幣匯率穩定,對外貿易一直是順差。二是目前人民幣仍然得到老百姓的信任,銀行存款持續增加。
而厲以寧認爲,以上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第一種觀點是不瞭解中國的國情,第二種觀點是不瞭解中國改革開放的形勢。他說,首先,中國的商業銀行不同於國外的商業銀行,國外的銀行是真正商業銀行,完全是商業化運作。而中國的商業銀行並非是完全意義上的商業銀行,是國家的銀行。並且,中國的老百姓並不完全知道什麽是不良資産,而只是認爲,銀行是國家的銀行,是政府的銀行,國家不會不還自己的存款。其次,儘管大多數農村信用社資不抵債,但産生的影響並不太大。因爲影響我國金融大局的是城市金融,而不是農村金融,農村信用社信用危機的“星星之火”,並不會“燎原”。
厲以寧認爲,第二種觀點只是“近視”,而沒有“遠視”。中國即將加入WTO,中國金融問題將會在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全面爆發。外資銀行具有資産雄厚、信譽好、服務好、保密性強等我國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我們的銀行系統就有可能出現“資産大搬家”的情況。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商業銀行不怕不良資産,就怕老百姓不存錢。
——原載《國際金融報》 (2001年07月20日第二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