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19日訊】 不論是台灣的「聯考」﹐還是大陸和香港所謂的「高考」﹐兩岸三地的考生都必須參加其中一項共同科目﹕作文。台灣稱之為「國文」﹑大陸為「語文」﹑香港則是「中國語文」﹐但作為擠入大學窄門的考試方式則是一致的。
就今年的試題觀之﹐舊題庫不再是考生的聚焦﹐但隱藏在背後的意涵卻值得我們注意。台灣的題目是「一個關於……的記憶」﹐中國大陸以一則捨棄「誠信」的寓言﹐期望考生表達對「誠信」的看法﹐香港則要求寫一篇讚美年輕人的文章。三者之中﹐中國大陸以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但不能少於八百字為規定﹐台灣和香港基本上古文﹑白話不拘﹐文長和字數不限。
折射現實和民眾心理
中國大陸以寓言中「誠信」被棄引發的聯想﹐要求考生根據本身的經歷和觀點﹐或以故事﹑寓言等方式為文﹐但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範圍之內。可以看出﹐中國大陸以認識和思考為重﹐試題「折射」出社會的深層現實和民眾心理﹐並且對當前社會一片「道德滑波」提出反思﹐提醒新一代重視誠信問題。台灣的學者則認為﹐過去的作文試題普遍接近課本教材﹐比較適合死讀書的學生﹐今年的試題可說是靈活兼顧﹐對考生的鑑別測試和理解程度面面俱到。有老師認為﹐作文須有明確方向﹑文路和條理﹐但寫作能力的提昇則必須依靠平日的鍛鍊。
今年兩岸三地的作文題可歸納為﹕大陸和台灣兩者的發揮性比較大﹐香港則側重工具性和實用性﹐但基本上考生只要完全明白試題的內容和要求﹐就可取得高分﹐主要的訣竅還是語文和書寫的掌握程度。而生活化﹑難易適中﹑題目涵蓋面廣是兩岸三地作文試題的趨勢﹐至於文章風格和過去偏重古詩詞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因此考生如果沒有將課文熟讀或普通常識不足夠﹐往往容易出錯。此外﹐生活貧乏肯定無法寫出感人的文字﹐以及展現出哲理和內涵﹐反之﹐若能對試題融會貫通﹐自能振筆疾書和充分抒發自己的想像力﹐終可金榜題名﹐一試登龍門。﹙胡興榮﹚
——轉自《亞洲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