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中國儿童的想象力?

人氣 4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12日訊】 幻想空間曾是愛迪生、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的少年樂園。在發達國家,想象力作為 發明創造的基礎, 被認為是21世紀競爭力的一种。但在我國,想象力丰富往往被斥 為“异想天開”,而遭到冷眼。

最近,媒體紛紛報道,我國有關部門完成了“中國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課題。 這是否意味著,熱衷循規蹈矩、唯命是听的中國人,終于開始重視想象力了呢?

該研究透露了許多聞所未聞的信息,比如,想象在儿童的學習和思維發展中具有重 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強,思維能力越強;想象力強的人,記憶能力一般也較高。 調查資料顯示,幻想力和想象力特別強的學生,學習成績也比較好。

還有,想象力強的儿童個性特點鮮明。他們思維活躍、敏捷,求新求异,有獨立見 解,尋根問底,記憶力強,知識面較廣,聯想丰富,學習新事物快,對感興趣的問 題專注。

調查結果還顯示:善于幻想的學生在品德和紀律方面表現良好,另外,科幻書籍對 開啟儿童的想象力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現實中的想象力幽閉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中國儿童的想象力卻被嚴重幽閉。

最受儿童喜愛的科幻讀物,在80年代曾被當作有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毒草而被全面禁 止出版,直到1999年高考作文題中出現科幻式命題以前,仍有大批老師和家長不准 孩子讀科幻小說。

目前,應試教育仍是阻礙想象力和幻想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專家認為,在這种教育 模式下,想象和幻想教育沒有被放在應有的位置上,統一的教育方式、統一的標准 答案正束縛著學生的想象力。

直到90年代,學校對想象力大加討伐的情況仍很常見。一位未敢署名的高中校生給 《科幻世界》月刊編輯部寫信,訴說苦悶和委屈。信中說:

我們很幸福,也很痛苦,我們是學生。我的這封信代表我校168名科幻迷。當我拿著 第一篇科幻稿件請我心目中一位較“和善達理”的語文老師修改時,他連看都沒看 就扔過來一句話:“當心幻倒在地!”這句話對我打擊極大,每想起它心里就痛。 我們愛好科幻的同學們成立的小組一度遭到“清洗”,在慘重的“815火案”中,几 十本《科幻世界》慘遭一焚。

信中還寫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及升學思想造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畸變,我們是地道的受害者。在這‘分是命根’的空間里,誰能想到在這物質精神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里,還存在一個扭曲的异度空間。我們讀課外書、投稿、寫信,均被視為异端,大邪大惡。升學率是老師心中唯一的源泉与動力,我們敬重他們,也有些恨他們,敬重他們為學生嘔心瀝血,恨他們對我們精神上的禁錮。”

《科幻世界》的編輯讀了這封信后,發表公開信呼吁老師和家長多一份寬容:“也許,你現在一巴掌打掉的、一把火燒掉的,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又一個愛迪生、凡爾納、愛因斯坦”

專家分析指出,想象是人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因素,它在儿童的學習和思維發展過 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儿童時代是一個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發展的時期,學校組織 中小學生開展啟發幻想、想象力的課外活動,十分有利于促進儿童想象力的發展。

然而,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課題研究結果顯示,目前,較少組織和從來不組織啟發 幻想和想象的活動的學校占了約1/3。

除了學校以外,父母們也沒有給孩子提供發展想象的心理空間。父母過分看重分數, 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家庭气氛就比較活躍,否則,气氛也會馬上緊張起來。

誰來為社會減負

更多的專家認為,中國儿童的想象力受到壓制,除了教育體制外,更多還是一個社 會和文化問題。

一些學者特別指出:對于想象力的發展來說,“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這种自由 包括時間上、空間上、行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如果成人總是告訴孩子,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一定是藍的不是紅的,那么儿童就沒有想象,你不告訴他, 他反而有想象的空間,自由越多,想象的生存和發展越有可能。

在古代,中國曾出現了想象力繁榮局面。《庄子》、《西游記》、《聊齋志异》和 唐詩宋詞都是想象力的偉大作品。

其實,古代科舉給考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并不比今天的高考輕,但是,那些大詩人、 大詞人,往往也正是因為考場官場失意,才游走江湖,寫出了傳誦千古的名篇。

但是,今天的高考卻不能產生這种負效應。有的考生一不如意,便去做些不該做的 事情,搞得大家都很緊張。

那么,區別在哪里呢?因為,在古代,在死板的教育體制外,還存在另一方天地。 也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在古代,除了“廟堂之高”,還有“江湖之遠”。

那時的山水,還沒有被二氧化硫污染;那里的時間,是緩慢流淌的,馬路上也不會 塞車;那里,有鬼魂的世界,還有詩情和禪意;那時人也不如現在多;尤其是,那 時,還沒有生產出把人綁死的“貝貝佳”。

想象力的自由空間,仍然是存在著的。一些人在科舉場上失意,便有了逃避的去所。 這使古代中國人更多一份自由和自信。他們常常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玩一把狂放 不羈,玩一把“天子呼來不上船”。

而對于如今的中國儿童來說,逃避的余地是沒有的。

在城市里,學校和家之間,就是無數的混凝土大樓,沒有江河湖海,只有受污染的 天空。

在班級里,你不管是第一名,還是最后一名,你的名字和成績注定了要被貼在牆上, 公之于眾,讓你無處藏身。

分數是衡量你的价值的惟一標准,因此你必須被排名。這決定了你以后在社會上的 排名。

雖然,好心人認為這是對學生人格的歧視,可是,這是在中國。難道我們不應該把 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識從小烙入每個人的心底?難道歷史不應該對應試教育負起責任?

選班干部,當然是選女同學,因為她們代表了“听話文化”。

你受不了,可以逃回家去。

在家中,你面對的是父母。這可不是一般的父母。他們是有气無處使的“老三屆” 知青。他們是被耽誤的一代,沒有學到什么知識,因此,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你。

你不幸又是他們的獨生子女!這個時代要求計划生育。

你也許會逃到游戲机房去,對不起,許多人都下令不准你玩。

上网?聊天室?更不行。各种各樣的防火牆早就做好了。

出走?不少學生是這樣做的,但盡管出走到了天涯海角,終被派出所發現,被遣送 了回去。

當和尚當尼姑嗎?廟里如今也要看職稱和文憑!你是佛學院的畢業生嗎?

旅游?這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游山玩水也是一种受教育。何況,是個景點就猛宰人, 又沒有一葉不要錢的扁舟。

万幸之中考上了大學又怎么樣呢?

大學學費,10年間漲了10多倍。一個大學生上四年本科,需4万元左右。而据《工人 日報》報道,中國城鎮在職職工1999年1至6月平均工資才3603元。据此計算,一個 家庭為子女上大學,不吃不喝也要存儲三年時間。在英美,一個學生念四年大學需 7万美元左右,相當于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

在中國,2000年,念MBA,人民大學把原來的學費3万元調到4.5万元,清華与北大上 調至5万元和5.6万元。

好不容易要畢業了,然而,又將面對巨大的求職壓力。現在,連碩士生有的單位都 嫌學歷低。何況,還有1200万下崗失業大軍。

不走后門,不找關系,你就沒有辦法存在。連逃避,你也要請客送禮。

這是中國社會的全面緊張,而并非是學習的壓力。這是生存的全面壓力。

你能為學生減負,可是,社會的負擔誰來減呢?

應試教育時代的“桃花源”

所以,讓學生輕松一些,并不僅僅是多建几個文化宮的問題。大批中學生因此轉向 《科幻世界》尋求慰藉,造成了該雜志發行量的年年上升,2001年的發行量達到40万 冊,是純文學期刊的几十倍、上百倍,社會學家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這种現象。

四川會東縣會東中學一位叫董加蘭的高中學生給《科幻世界》來信: “為了這片科幻園地,我失去了半月的菜錢。下半月怎么辦?慶幸的是,半月菜錢換來了1995年的12本獲過世界科幻協會最佳科幻期刊獎的《科幻世界》。拿著手中這本傳得破舊不堪的《科幻世界》,不禁感到欣慰。在我們這樣一個小天地里邊,有一群充滿幻想的朝天蓬勃的年輕人!《科幻世界》使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黑板、粉筆、書本外,還有一片廣闊新奇的天地。”

武漢蔡甸園第三中學余克煉給《科幻世界》來信:“現在,我已升入高三,并成了快班中的一員,這都是科幻給我的動力。高三,就意味著最后的高考。現在,我不得已做了一只冬眠的熊,只有天气好時可以出來吃一下東西,在天气轉冷之前,我吃飽吃好(在暑假里看了許多科幻書籍),准備著度過這寒冷的冬季。我一直相信春天會很快到來的。”

科幻,被認為是一种“逃避文學”。科幻,成了青少年的避難所。

科幻,正在創造應試教育時代的“桃花源”。

這究竟該讓我們喜悅,還是悲嘆

轉自<< 凱迪網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謎局今日揭開 王志東重返新浪 (6/25/2001)    
  • 向神話告別─我理解中的朋克,Kurt Cobain (4/13/2001)    
  • 意甲:布雷西亞重獎英雄 巴喬有望成為俱樂部股東 (4/11/2001)    
  • 【紀元專欄】鄭義: 巴靈笛的想象力還不夠豐富 (4/4/2001)
  • 相關新聞
    謎局今日揭開  王志東重返新浪
    「美國千禧一代」CEO:中共利用美媒攻擊神韻
    肯尼迪中心炸彈威脅與神韻起訴案的關鍵
    人權律師:對批評法輪功者的回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