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日訊】 昨天〔6.1〕晚上﹐在風景秀麗的撫仙湖畔的度假村里﹐召開了由專家為主體的新聞發布會。 與會的專家有社科院考古所﹑云南地震局﹑古建協會物理所﹑云南博物館等有關方面的頂級專家﹐他們結合此次活動和記者的提問﹐對一些問題作了詳盡的描述和解答。
■圖為水下考古的“重型武器”──“魚鷹一號”深潛器首次下水
相信大家最感興趣的就是撫仙湖水下的古跡到底是什么﹐專家說﹐現在可以定性的是﹐這些遺跡肯定是人工形成的物質﹐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認為撫仙湖地帶有存在人類活動的可能﹔其次﹐在初步的探測中﹐發現的東西有“大條石”﹐是個方面體﹐規格化的﹐并且有明顯的加工痕跡﹐每塊之間有粘接劑﹐足以証明是人為而非自然形成。這次水下探測中﹐潛水員尋找到了大量的巨型石塊﹐綜合分析﹐認為不象是水壩﹐碼頭﹐祭壇﹑小村落等建筑﹐推測出更象是一座古城﹐當然﹐一切要等到本周日的進一步勘探之后才會真相大白。專家肯定的說﹐深藏在在湖底的水下建筑物里絕對會有驚人的發現。
央視國際報道﹐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古跡在水底深處呢﹐專家這樣解釋﹐第一﹐可能撫仙湖是多陷湖﹐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下沉﹐但是這需要很多年的積累﹔第二﹐就是突發事件﹐動態的自然災害﹐滑坡造成的一次災難﹐而后一種是最有可能的。專家說﹐研究考証了最近几百年的撫仙湖地帶的有歷史記錄的資料﹐得出近五百年內的自然災害不是造成撫仙湖古跡的原因﹐即這個水下文物至少是五百年前的遺跡。聽到這個結論后﹐不由得大家不興致勃勃。
專家后來又說﹐在整個撫仙湖水下﹐通過現代科學手段﹐比如聲納等技朮已經發現了八處古跡﹐且各自都有一定的距離。就是說本次活動結束后還要繼續深入考察﹐持續時間會很長。
緊接著有的人好奇的問到諸如類似的水下古建筑中國還有多少﹖專家很興奮的告訴大家﹐此次發現是中國有史以來內陸湖泊的水下建筑第一處﹐可以說是水下考古的一個里程碑吧。專家介紹﹐中國之大﹐不可能只有一處﹐舉個例子﹐台灣海峽在五萬年到五千年是和中國大陸連在一起的﹐現在分割開來﹐近海處應該有以前人類活動的古代遺存物。
談到探測水下古跡的最大難度是什么﹐專家說撫仙湖相對于沿海來說﹐情況要好的多﹐湖水清晰﹐風浪小﹐以后要是在其他地方探測﹐在自然方面就要考慮到水的混濁程度﹐能見度問題﹐范圍等等﹐以及突發事件。所以每進行一次這樣的考古﹐在准備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可見工作人員的辛苦和不易。
如果完全界定這確是個完整的有價值的古建筑﹐有什么現實意義呢﹐對于現代人類有什么啟發呢﹖從局部來講﹐填補了云南歷史在這方面的空白﹐透析本地的根與源。對于中國的歷史來說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發現﹐開拓了新的領域﹐挖掘資源﹐而且讓人們通過研究歷史﹐增加了國人對這方面的興趣﹐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不過專家提醒﹐由于這次活動是中國首次開展的大規模水下考古活動﹐在經驗﹐裝備﹐手段與同類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另﹐大紀元新聞網開闢“撫仙湖水下探秘” 專欄﹐請入內尋幽探秘。(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