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8日訊】 近代以來,中國人對西方歷史文化有一種敬畏感,因而對西方人也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雖然西方國家近代侵略過中國,中國人對西方人的感覺是又尊敬又仇恨。中國人認爲日本的古代歷史文化是中國的仿製品,現在又是西方的仿製品,使很多中國人對日本有一種文化上的蔑視感。雖然日本近年經濟發達起來了,但中國人還是認爲日本只不過是一個文化層次很低的暴發戶,沒有那種對西方人的尊重。更加上日本近代又侵略過中國,欠有不少血債,造成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一種蔑視加仇恨的感覺。因此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特別不好。然而最成問題的還是日本的道歉問題。很多中國人認爲德國人都認真道歉了,對日本人不肯道歉更加氣憤。日本人不肯對侵略罪行進行認真道歉是事實,不肯道歉也許是日本的民族性格吧。因爲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性格,就象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一樣。當年審判“四人幫”,王洪文和姚文元認罪態度很好,江青和張春橋認罪態度很壞,死不認錯。德國人就是王洪文和姚文元型的人,日本人就是江青和張春橋型的人,所以要求日本人道歉自然就非常困難。
不肯認錯也許是東方人的一種性格特點,中國人在批評日本人不肯認錯的同時,自己也陷入了認錯的怪圈。1951年中國志願軍越過38線進入韓國作戰,據韓國人聲稱中國軍隊在韓國曾經屠殺了上百萬韓國人。因此韓國人在要求日本道歉的同時,也一直要求中國爲朝鮮戰爭中侵略韓國的行爲道歉。也許一些中國人會爭辯說:中國在朝鮮戰爭中不是侵略者。可是在聯合國1951年的決議中,中國被判定爲侵略者,而且這個決議到現在仍然有效。
韓國一直把中國向韓國道歉作爲中韓建交的一個主要議題,1992年8月中韓建交時,韓國政府向韓國國民說明中國政府曾經表示了“遺憾之意”。然而建交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國政府發言人公開否認中國曾經表示過“遺憾之意”,使韓國輿論界沸然,大罵韓國政府是投降主義。1992年9月韓國總統盧泰愚訪華,當時韓國人都期待中國領導人會表示道歉,然而中國方面卻始終沒有提到道歉的問題,引起了韓國輿論界的反華浪潮,譴責中國的“無視韓國人民感情的傲慢態度”。
另外,韓國也多次抗議中國把韓國首都稱爲“漢城”。“漢城”是韓國作爲中國屬國時,中國對韓國首都的稱呼。“漢城”有漢人之城的意思,韓國人認爲這是對韓國的侮辱。韓國建議中國把韓國首都“漢城”改稱爲“首塢爾”,但中國政府一直對此保持沈默。這不由地讓人聯想到中國人抗議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如果中國人理解自己聽到“支那”一詞的氣憤感時,爲什麽就不能理解韓國人聽到“漢城”一詞的氣憤感?
韓國人對中國人是很不友好的。1960年代,韓國尚有華僑6萬余人,現在已激減到2萬人。韓國1980年代以後經濟起飛,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韓國的華僑人數本該增加才對(比如近年來在日本的華人數逐年增加)。在韓華人的激減說明當地的華人處境越來越艱難。現在韓國的罵人話之一就是:“你怎麽象個中國人?”,這是很侮辱人的罵人話。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反感,就象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反感一樣。
韓國的例子告訴我們,民族感情引起的民族仇恨是非常複雜的事情,我們應該非常慎重地處理民族感情問題。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忘記過去的歷史,但要注意不使民族仇恨升級。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大國搞仇視和對抗,不會給中國帶來什麽利益,也不會給日本帶來什麽利益,得益的只會是美國、俄國等國。對於美國來說,對付中國和日本的最好辦法莫過於挑起兩國間的仇恨,讓這兩個亞洲大國永遠撕殺在一起,美國就永遠不會擔心中國或日本會對美國構成什麽威脅。抗戰期間中日兩國打了8年仗,最大的得益者是誰?中國人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摘自<<北大新青年>> 作者: 不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