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 股市里的“黑色幽默”

人氣 1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6日訊】与西方官員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介入股市操縱的丑聞不同,中國的某些官員違規操縱股市從來就是“公開”、“坦蕩”的。

据中國青年報報道﹐1996年底,筆者所在的城市有一只股票發行,某些市政府的官員購進“一定”數量的內部職工股。上市這一天,筆者辦公室里的電話聲此起彼伏,內容多是交流他們在何价位拋出這些職工股,在電話里他們“咯咯咯咯”笑得好開心。由于有了上市公司的“提醒”,他們的股票都賣了個好价錢。當然,現在這些因購買職工股而發不義之財的人都退賠或被查處了。然而,從“違”到“糾”用了4年的時間,這是不是有點太慢了?

筆者曾看到一份材料說,執法机關辦案需要經費。有些地方政府因財力不足連已露蹤跡的刑事犯都無法追捕,還侈談什么調查經濟犯罪呢!對經費的緊張造成的“查之慢”筆者表示理解,但我們為什么不窮則思變?有些罪犯出于無知或狂妄已自曝其光,可省去許多調查費用,應优先處理這些“投入少,見效快”的案子。為什么不呢?

在眼下的中國股市,違規者自曝其光的例子可說是俯拾皆是。2001年5月26日,上交所發布的一則《譴責公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公告》譴責的是黎明股份。2001年1月8日,財政部駐遼宁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已對其1999年會計報表的制假行為有了“檢查結論”和“處理決定”,但該股“沒有及時披露”。其實,單就這件事而言,沒有及時披露信息的除了被譴責者外,還包括公告的發布者。這种一個違規者譴責另一個犯同樣錯誤的違規者的現象,不能不說是中國股市里特有的“黑色幽默”。

目前,在深滬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都要發《上市公告書》或《募(配)股說明書》。這些《說明書》都是一些規范化的格式文件,比如說在最前面都要有“重要提示”,說什么“國家證券監督管理机构對本次配股所作出的任何決定均不表明其對發行人所配售的股票的价值或者投資人的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說什么“某某證券交易所對本公司股票上市及有關事項的審查均不构成對本公司的任何保證”等等。這些《提示》令人看了有些糊涂:這些監管机构和證交所既然“審查了”,為何“不判斷”?既然“不判斷”,為何又“做決定”?既“做決定”了,為何又“不保證”?既“不保證”,為何又“批准”了?

其實,這樣的“此地無銀三百兩”說到底無非是想告訴人們:對《公告書》里的造假,審核和批准机构其實是“知道”的,但并不一定會查。看起來,“不查”不全是因為“缺經費”。這种有悖常理的“監管”實在令境外的投資者很難接受。(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世界百万富翁增加 亞洲富翁財產減少 (6/6/2001)    
  • 長篇報道:新浪首席執行官(CEO)、總裁為何挂冠而去 (6/6/2001)    
  • 週二港股藍籌發威 恒生指數升244點 (6/6/2001)    
  • 無視三項不利經濟消息 道瓊漲114點 那指漲77點 (6/5/2001)    
  • 台灣股市升近80點 政府公佈利多措施 (6/5/2001)    
  • 東京股市收低近1% 科技股受打壓而重挫 (6/5/2001)    
  • 恆生指數收高244點 國企指數連漲數日後下滑 (6/5/2001)    
  • 挽救股市 財政部再祭三利多 (6/5/2001)    
  • 為穩定股市 財政部提出三大措施 (6/5/2001)    
  • 台股跌破5000大關 再創今年新低量 (6/5/2001)    
  • 李光耀﹕美經濟U形復甦﹐亞洲投資信心恢復 (6/4/2001)    
  • 資金流港 深B股大跌7.5﹪ (6/4/2001)    
  • 科龍董事長年薪125萬冠全行 (6/4/2001)    
  • 干細胞概念股市值300億 (6/4/2001)    
  • 香港開放B股 風險壓力大 (6/4/2001)    
  • 台灣股市跌28點 收至5,000點關卡下方 (6/4/2001)    
  • 東京股市收高 能源類股因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上漲 (6/4/2001)    
  • 恆生指數收升66點 國企及紅籌股領先大市 (6/4/2001)    
  • 香港股市 紅籌國企仍受熱烈追捧 (6/4/2001)    
  • 開放B股市場風險壓力大 (6/3/2001)
  • 相關新聞
    香港股市 紅籌國企仍受熱烈追捧
    恆生指數收升66點 國企及紅籌股領先大市
    東京股市收高 能源類股因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上漲
    台灣股市跌28點 收至5,000點關卡下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