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6日訊】 神聖的亞洲經濟奇迹受到了學者和政論家的長期關注。如果以金融危機來抹煞這一奇迹,那一定是犯了唯心的、片面的、機械的錯誤,或者立場有點問題。然而,仔細地分析和回顧一下這一奇迹的“成功因素”,倒是有助於認清亞洲爲什麽會出現危機和今後還可能出現什麽危機。
成功因素當然有很多,不過有一條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流行於亞洲的血汗工廠和大量使用童工。據統計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共有2.5億童工,其中61%分佈在亞洲(《羊城晚報》1998年6月6日第3版)。在印度,有100萬童工從事地毯編織業;在馬來西亞,許多兒童冒著被毒蛇咬傷的危險在橡膠園勞作;在泰國,許多童妓從事無煙工業,──當然,旅遊業也是亞洲奇迹的支柱之一。
這些兒童的父母們大多數也從事著血淚斑斑的工作。在印尼首都雅加達,一名叫特拉蒂翁的婦女光著腳以清掃巨大的垃圾山爲生,她的夢想就是讓她3歲的兒子長大後能進“血汗工廠”。
血汗工廠雖沒有一個計量上的定義,但有一兩個例子就足夠說明一切了。印尼格雷斯克市的一名中年農婦米斯莉每周在服裝廠工作6天,每天掙42美分。由於老闆開恩她可以免費在工廠的地板上就寢,但她每天吃最簡單的食物也需花費20美分,同時周末還需花90美分的車費回家與家人團聚,因此她每周的淨收入是42美分(沒有算錯)。
15歲的達琳是泰國曼谷一家小服裝廠的女工,她每天工作9小時,每周工作6天,每天掙2美元。這麽小的孩子工作時愛睡覺,左手常常被縫紉機針紮得鮮血淋漓。但這一收入在貧民窟中是值得羡慕的,她的父親擔心達琳失去這份工作甚于擔心達琳在工作中受傷!
此次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明顯後果就是將延長了血汗工廠的壽命,甚至使它神聖起來。按照臺灣顔元叔教授的邏輯(見《中流》1991年第6期),是不如此不足以迅速趕超西方而滅“洋鬼子”威風的,而堅持這一點你就是個愛國者。然而,那些平時一天工作16到18個小時,某一日因防火設施不善、車間又森嚴如牢籠而被大火燒死熏死,或雖然生還但滿臉傷疤的女工們(此類事件在亞洲的血汗工廠中並不稀罕),和她們可憐而短暫的課堂經歷中所接受的“爲祖國的現代化事業獻出青春”,是一回事嗎?她們想過是這樣“獻出青春”的嗎?!
不能漠視這一切了。
──原載《問題與主義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