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張錦華:網咖需要管理嗎?

張錦華(台大新聞所副教授)

人氣 2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9日訊】近來,台北市打算要加以管理青少年流連網咖的時間,突然間引起了沸沸揚揚的討論。通常青少年之所以流連網咖,主要是上網聊天或玩網路遊戲。但是,許多家長老師擔心青少年過度流連充滿魅惑的網咖,會不會耽誤學業、習染賭博、打群架、援交、幫派、嗑藥、一夜情等問題。

當然,也有人認為網路具有正面效果,例如,可以避免孤寂,滿足同儕友情需求。從群體遊戲的觀點則認為可以增進創意、合作、默契;或甚至培養操作高科技機械的手眼並用的高超能力。從商業角度來看,上網高手似乎有可能變成網路新貴;而一般人至少也能增強上網能力與喜愛程度,讓更多人成為網路商業的消費者,造就網路城市的發展美夢。

網路社會確實已經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環境,上網族群十分多樣化,網路的影響也形形色色,與我們的生活脈絡交錯不可分。甚至網路社會比現實社會更有趣、多元、刺激、豐富;當然,它也有著與網路相關的獨特問題。

其實,就像社會中充滿著法律和遊戲規則,我們大概不會反對馬路上需要紅綠燈、車速管制、繫安全帶;也同意公園裡應禁止騎腳踏車、踐踏草皮、亂丟紙屑。網咖是一個公共空間,尤其是青少年的重要遊樂及資訊場所,如何維持這個空間的使用品質,自然是這個社會所關切的。

因此,我們不必以為「管理」就是一種「泛道德化」,其實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當然「管理」的同時,應注意不要將網路和上網的青少年「污名化」。管理的項目,除了針對青少年的使用時間和方式作更合理的規範外,店面環境的安全、舒適、環保也很重要。

此外,我們亦應要求政府對電玩軟體的內容儘速設立分級制度。暴力及色情的遊戲內容極可能有嚴重的後遺症。已有研究發現網路遊戲讓人發洩慾望,但對傷害死亡等麻木不仁,缺乏同情與感同身受,人們不但「學習」殺人或虐待,還學習「喜歡」殺人或虐待。據報載,近來美國的「ESRB委員會」要將電玩遊戲分為三級;韓國也將實施遊戲軟體分級,並明文禁止遊戲畫面「見紅」。

當然,任何管制都可能流於形式,只能維繫假象的表面秩序,甚至還可能淪為權力的濫用,遂行個人的其他意圖。網路社會其實和真實社會一樣,如果我們不學習自我的節制、對他人的理解與同情,對社會共同善的關懷與追求,則再多的管制也無法挽回向下沈淪的社會。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第13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教育部繼續結合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淨化校園 (2/24/2002)    
  • 國內長途巴士業者推出移動式網咖服務系統 (1/29/2002)    
  • 迷網 30萬人得網路成癮症 (12/16/2001)    
  • 網咖竄起 漫畫銷售率衰退 (12/10/2001)    
  • 馬英九:網咖納入管理才能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12/5/2001)    
  • 北市網咖業 風波又起 (11/23/2001)    
  • 青年上網五小時暈倒 醒來仍失神 (11/18/2001)    
  • 網咖遠離校園 北市立新法 (11/15/2001)    
  • 西門町商圈評鑑 保障學子休閒品質 (11/9/2001)    
  • 賣盜版光碟 只為上網咖消費? (10/21/2001)    
  • 菸害稽查 網咖違規最多 (10/16/2001)    
  • 【新聞幕後】魔爪深入校園 染指網咖圍事 (10/11/2001)    
  • 老人上網咖 重拾頑童心 (10/6/2001)    
  • 患精神病員警勒索網咖 予以停職處分 (9/11/2001)    
  • 偷網路虛擬”金錢”–高中生很後悔 (9/10/2001)    
  • 泰男子暴斃電腦前耽溺網路遊戲者應引以為戒 (8/28/2001)    
  • 中國網吧大掃蕩 近9成被迫停業 (8/27/2001)    
  • 南韓學生上網咖 六成連線遊戲四成查資料 (8/16/2001)    
  • 台灣六月份上網率四成寬頻上網一成三五 (8/15/2001)
  • 相關新聞
    台灣六月份上網率四成寬頻上網一成三五
    南韓學生上網咖  六成連線遊戲四成查資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