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24日訊】關于韓國男籃,人們記憶中最多的是昔日李忠熙統領的三劍客,他們曾在亞洲大賽中不斷的阻擊著中國隊的奪冠。這几年隨著中國男籃的崛起,我們已經對眼下的韓國隊了解地很少,因為在運動場上沒有人會去看身后的對手。可中國男籃在東亞運動會上以3分之差兵敗韓國的實事,讓我們無言,更讓我們無奈,在這難耐的沉默中,我們又想起了三劍客這個久違的概念,只不過他們的名字已經改變了–在韓國隊以100比97戰胜中國男籃的比賽中,韓國隊中鋒金周稱得了28分、后衛孫圭完得25分、黃圣仁得17分。
我們不能因此就斷言韓國新三劍客時代的到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韓國人獲胜的三分足以讓中國男籃重新去看待對手的進步,也去審視自身的不足,因為無論韓國,還是中國,甚至亞洲籃球需要的都是在不斷的反思和調整中去發展。
思考一:高度不是獲胜的唯一因素
韓國的中鋒在中國男籃這儿最多才能排在第四位,今天的中國男籃的身高在亞洲已經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按照“籃球是一項巨人運動”的觀點,中國男籃絕對應該把開場的优勢保持到最后,可實事上卻并非如此,在關鍵的第三節我們竟然輸給對手了16分。
今天我們無需再具體去研究技戰術上的得失,我們首先必須的是去明确一個觀念:籃球場上的絕對高度最多不會超過4.5米,而它的長是28米,寬則是15米,可以說這是一個立體的空間。一個球隊的獲胜不僅要依靠高度,更得依靠速度獲得空間的优勢,否則難免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在中國男籃負于韓國隊的比賽中,中國男籃比對手少出手了14次,這無疑在提醒著我們在擁有了高度控制上的优勢之后,如何去獲得更多的投籃机會,如何利用速度和戰術上的穿插配合,更是獲胜的關鍵。
昔日的中國男籃依靠的是“小、快、靈、准”,今天有了三大中鋒的中國男籃,如果能夠确立“高、快、靈、准”,我們追赶世界的腳步就一定會更快。
思考二:心理訓練是關鍵的一招棋
今天的中國男籃的隊員是CBA職業聯賽六年洗禮打造出的職業球員,無論是敬業精神,還是球隊的團隊意識都是無可挑剔的,但這并不代表著他們心理的成熟,而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說,他們的心理訓練水平同樣是不容忽視的。
在同韓國隊的比賽中,王治郅發揮穩定得了38分,胡衛東也發揮不錯,這無疑是大賽磨礪和經驗積累使他們有了較好心理調節能力的結果,相比之下,姚明的犯規次數增加和一些年輕隊員發揮的大起大落,則說明了我們心理訓練的欠缺。
新的國家男籃教練組,對于技戰術的訓練已經是各司其職,但緣何心理教練卻依然空缺,這無疑會為國家男籃今后的發展留下隱患。
思考三:潛力并不代表實力
在這次參加東亞運動會男籃比賽的隊伍中,我們擁有著現役的NBA球員,我們有著亞洲最高且被世界關注的超級中鋒群,我們有著新老結合的隊伍,沒有人會怀疑這支球隊的潛力,可我們卻以28分輸給了主要奧運選手沒來參賽的澳大利亞,以3分之差輸給了以青年隊員為主的韓國,而贏實力弱于我們的哈薩克斯坦也僅有3分,這無疑讓人們對中國隊的實力產生質疑。
當然我們有很多實力難以正常發揮的理由,比如說王治郅的臨時歸隊,比如說王非的新的技戰術尚沒有被隊員領悟和掌握,但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我們是否對自身有了正确的認知?我們未來的發展定位究竟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的去踏踏實實的努力?
這一系列的“?”,王非和他隊員們將如何把他拉直成“!”不僅需要潛質和時間,更需要懂得去取長補短,去在每一次失敗中獲得經驗,否則大阪的尷尬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困擾意圖進取的中國男籃。
大阪,讓中國男籃遭遇當頭棒喝,棒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能否清醒面對這無言的尷尬和傷心的勇气,而不簡單的認為我們仍然是亞洲最好的,大阪遭遇的只是發揮的問題和黑哨的困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