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4日訊】 6月26日﹐是世界戒毒日。配合這天的到來﹐上海媒體上出現不少與“毒”有關的話題﹐其中有篇小報道引起了我的註意﹐牠的標題是“警惕!罌粟殼從口入”﹐讀后流了身冷汗。
在此提醒讀者諸君﹐到上海﹙或其祂地方﹚的一些小飯館用餐﹐鬚慎防吃到有毒的食物、喝到有毒的湯。
據聯合早報消息﹐這里所說的“毒”﹐並非因衛生問題﹐導致食物中毒﹐而是某些無良的業者﹐為了財源廣進﹐偷偷在食物或湯水里頭摻入罌粟﹙俗稱鴉片﹚的罌粟殼﹐讓顧客在不知不覺間﹐吃“上了癮”!
上海《解放日報》日前報道﹐在市區東北角的高校周圍﹐就有個體飲食店﹐把罌粟殼碾成粉末﹐摻入面粉中攪和。有的業者則喜歡在肉湯內“加料”﹐目的也是一樣﹐就是要長期“俘虜”食客。
公安局緝毒處的人告訴記者﹐罌粟殼是毒品果殼﹐食用后會調節人體﹐產生興奮的情緒﹐屬于違禁品﹐上述做法自然也是犯法的。
不過﹐提起毒品的危害﹐以上情節還不算嚴重﹐“黑店”畢竟不是無處不在。上海面對的毒禍﹐更加嚴峻的是日益猖獗的嗜毒、販毒活動。
上海吸毒人數不斷上升
這些年來﹐上海在建設發展方面﹐可謂喜訊頻傳﹐成績屢創新高﹐最近發表的一個數據﹐雖然也是新高﹐卻被祂們形容為“可怕”﹐那就是吸毒人數破記錄。
根據上海市禁毒委員會日前公布的數字顯示﹐上海的癮君子人數不斷上升﹐年齡則呈現低齡化﹐情況令人擔憂。
全市的吸毒人數﹐1999年是8437名﹐目前已增加到1萬1279人﹐其中35歲以下者﹐佔約六成﹐女性吸毒者的比例﹐也從1998年的男女4比1的對比﹐上升到現在的2比1。
由于吸毒者中﹐90%為無業人員﹐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接踵而來﹐包括販毒、偷盜、詐騙、賣淫﹐以及內容不同﹐根源一樣的家庭悲劇。
吸毒的人多了﹐需要戒毒、輔導的人當然也就水漲船高。說來叫人難以置信﹐鄰近上海的幾個城市﹐如今變成上海癮君子的“戒毒天堂”。
這幾個城市﹐有浙江的嘉興、江蘇的揚州等。以嘉興為例﹐最近有記者到那里采訪﹐發現在南湖的戒毒所中﹐65張病床的病人﹐竟然有63個來自上海﹐名副其實是個“上海村”。揚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戒毒科﹐上海戒毒者的數目﹐也佔絕對的優勢。
你知道為什么上海的吸毒者要跑到鄰近城市﹐難道上海的戒毒所都滿座不成?原來里頭另有“文章”。
通常每年的世界戒毒日前后﹐當局總會有所行動﹐來一輪嚴抓猛打﹐被捕的嗜毒者必需接受強製性的戒毒治療。
強製性的戒毒﹐嗜毒者稱之為“清頂”﹐就是硬性停掉毒品﹐任其戒斷症狀自然發展﹐汗毛豎起﹐冷汗狂流﹐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難﹐渾身起雞皮疙瘩﹐骨縫里像有無數蛆子在爬咬﹐頂不住的就會死掉。
因此﹐戒毒者談“清頂”色變﹐寧可選擇去嘉興﹐那里是個自願戒毒中心﹐好吃好住﹐待遇顯然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原因是﹐626那段“非常時期”﹐風聲比較緊﹐為避免被抓﹐送去參加“勞教”﹐嘉興便成為“避避風頭”的好去處。據了解﹐有過二回戒毒記錄﹐再被逮住就得勞教﹐到外地便沒此記錄。
上海的毒品問題有多嚴重?結束本文前﹐順便再為各位提供一組與“毒”有關的數字﹕
今年1月至5月底﹐上海市共查獲各類毒品犯罪案件4193起﹐破獲販毒團伙11個﹐ 查清千克級以上毒品案件10余起﹐查處娛樂場所吸食、販賣“搖頭丸”類興奮劑毒品案28起;
另外﹐逮捕吸食、販賣“搖頭丸”等興奮劑毒品的犯罪分子446名;繳獲海洛英67公斤、“搖頭丸”1538克;繳獲毒資人民幣147萬9000元。
不是嚇唬你﹐在外用餐時﹐味道過于鮮美的﹐不一定真的就是好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