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4日訊】隨著數位相機、攝影機的普及,密著型影像感測元件 (CIS,CMOS Image Sensor)市場需求攀升,台積電、聯電及力晶等晶圓廠紛紛調撥產能投產,並精進製程至0.25微米,搶攻此難度高但運用廣泛的元件市場。
据《經濟日報 》報導 , 今年以來半導體景氣下滑,台積電、聯電第二季產能利用率低至五成以下,為使產能充分利用,第一季開始陸續轉向LCOS(低溫單矽晶)及CIS生產,按照聯電的計劃,明年製程技術即可大幅提升到0.18微米。
另外,為整合CIS等顯像元件,台積電也規劃運用Fab7B(原德碁廠)空間,裝置彩色濾光片 (CF)機台,提供客戶完整的代工服務。
目前兩大晶圓代工廠的CIS客戶以美國廠商為主,包括Rockwell Science、35 Sys-tems、Photobit、OmniVision等,製程由以往的0.35微米,提升到0.18微米。
力晶半導體總經理蔡國智指出,CIS是顯像產品的核心元件,隨著PC、手機甚至運動器材等載具的搭載,以廣泛受到歐美市場重視; 由於晶片製造專業性高,且需要高效能的彩色濾光片 (CF)才能顯像,因此,CIS廠商多半以委外代工方式製造,以降低成本。OmniVision是力晶主要的CIS客戶,顯像產品廣泛用於消費市場,例如美國職業足球 (美式足球)球員頭盔上所裝設的微小攝影機,就是採用力晶生產的CIS晶片。
業者表示,去年第四季以來,PC、通訊及部分消費性產品需求大幅降低,台積電、聯電第二季的產能利用率不佳,因此,應用領域仍擴大中的CIS元件,遂成為代工廠的寵兒。
聯電技術長劉富台表示,聯電的CIS產品製程由去年的0.35微米,推進到今年的0.25微米,預計明年初升級到0.18微米,代工產品將趨於多元。
聯電表示,CIS、Micro-Display等高壓產品,必須運用特殊技術處理才能投片,包括耗電測試、防止高壓脆裂等措施,製造難度不遜於液晶顯示器 (LCD)驅動IC(Gate型),加上彩色濾光片的技術,晶圓廠跨入的門檻不低。不過,聯電十分看好Micro-Display等新型顯像載具會因價格下降,而取代電視、CRT監視器,成為家用規格產品,因此,今年開始陸續提高代工比重。
另外,按照聯電設計藍圖,高壓產品的主力製程,去年已從0.5微米升級至0.35微米,今年還將提升到0.35微米(12V/18V),並朝嵌入式IC發展,隨著數位顯像產品的加速成長,密著型影像感測元件 (CIS)需求逐漸增加,國內晶圓廠紛紛加入代工行列,以彌補PC晶片市場衰退所帶來的衝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