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2日訊】 第1261期《雜文報》陳思先生《天网恢恢,疏而有漏?(答蘇中杰先生)》一文有這樣一段話:”蘇先生不知,人家貪官根本就不讀這种勞什子雜文,我敢斷言,全中國沒有一個貪官訂閱《雜文報》,知道這張小報名字的也絕無僅有。我的文章是寫給《雜文報》讀者的,自費訂閱《雜文報》,把它作為案頭讀物的沒有貪官。假如真有貪官經常閱讀《雜文報》,即使不至于”嚇破膽”,起碼大倒胃口,開篇皆系討腐宣言,触目皆是反貪文章,沒有一句”哥哥大膽往前貪”,還有心情和小蜜洗鴛鴦浴?”
貪官大多不知道不讀《雜文報》,這是事實,但并不是所有的貪官都不知道不讀(試問又有几個貪官讀《人民日報》呢?非不讀也,是他們忙于腐敗根本沒有時間也。貪官下馬后不都异口同聲說自己放松了學習么?),据我所知,不少貪官不僅知道而且上閱讀《雜文報》,只不過大都是公費訂閱而已。我有一位文友,是某局的秘書,局長偶然從那里看到《雜文報》后愛不釋手,從此每年都要求訂閱,有時還拿到會上學習。這位局長光是商品房就有兩套,老婆也有兩個,一大一小一個正式一個非正式,擁有兩套商品房和兩個老婆的局長不是貪官是什么?那么為什么要讀《雜文報》呢?我想他是當作”反面教材”來閱讀的,從中《雜文報》,。
毛主席說過:”《水滸》好就好在投降,可以作反面教材。”而我要說:”《雜文報》好就好在敢于說出其它報刊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同樣可以”教育”貪官”。比如同期陳章先生質疑陳思先生《貪官無善終》的《貪官無善終?》一文就排除了那些害怕短命的貪官的心理障礙。而陳思先生的《天网恢恢,疏而有漏?》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咒人不得好死是潑婦罵街,說貪官無善終是無奈的史思。”我對歷史不太熟悉,不過,這种拿古代貪官短命現象來”嚇唬”前腐后繼拚命腐敗的現代貪官,實在是可笑之極!愚蠢之極!連貪官都要忍不住冷笑。自古以來,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貪官短命,不是”嚇”的而是撐的。還是陳章先生說得好:”歷史上有生卒年齡可考的兩百多個皇帝,平均年齡不足40歲。然而,皇帝生前离盡人間榮華富貴,死后躺進气派非凡的皇陵,有珍寶、兵馬俑、嬪妃陪葬。真不知世上還有沒有比這樣的”終”更”善”的。另外,如果說,整日忐忑不安,心理垃圾的多少是壽命長短的系數,那么,許多交不起提留款的農民和下崗工人,不就更難善終了么?”
我有一位親戚,是個尚未案發的貪官,他不僅訂閱《雜文報》,還訂閱了《南方周末》,當他看到我發表在《雜文報》上的文章時,還打電話來興致勃勃和我探討。有一次,他請我喝酒,乘著酒興對我說:”《雜文報》和《南方周末》真是好報,說得大透大徹,經常讀一讀,對我們當領導的很有好處。”具體什么”好處”,他沒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比起不讀這兩報的貪官,讀它們的貪官更不容易落馬,倒不是他們”嚇破了膽”,而是他們腐敗的手段更高明了。《雜文報》上的許多反諷文章,是很有”借鑒”价值的。
貪官不僅閱讀雜文,而且寫作雜文。比如深圳市原南山區區長何初本,便是個愛好寫雜文的貪官,他在雜評文集《詠竹》作者自傳中是這樣寫的”…..1965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政治系,先后在中共廣東省委、省人委、省軍管會、省革委會、省政府、省計委工作,任省委主要領導秘書、辦公室主任等職;1986年調任深圳市計划局副局長(正局級),挂任梅州市政府副市長,現任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等職。工作之余堅持寫作,著述甚丰。”
在這本雜文集當中,有一篇《廉者常樂》是何初本的”經典”之作。可惜的是,深知腐敗之害的”常樂廉者”還是走了腐敗之路。
“大貪作報告,中貪听報告,小貪戴手銬”,無論大小,愛讀雜文的貪官往往是有”思想”的貪官,也是最難”挖”的貪官,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防反貪和反反腐敗。
轉自<<貓論天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