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日訊】中時電子報報導,尼泊爾南部的提勞拉克特,長久以來一直被全球數以億計的佛教徒認定是佛陀的誕生地,相傳在公元前五百六十多年前,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王后摩耶離開王宮回娘家,途中經過一個名叫「毗尼蘭」的花園。摩耶下車沐浴,就在她沐浴完準備起身時,生下了一個男嬰。這個男嬰被取名叫悉達多,也就是後來被全球佛教徒奉為佛陀的釋迦牟尼。
千百年來,無數佛教徒都前往提勞拉克特朝拜,不過在一九七○年代初,印度方面宣布考古學家在印度境內的皮普拉瓦一座佛教的舍利塔(浮屠)底下,挖掘到一具棺木,裡面除人體遺骸外還有幾枚古錢,上面刻有「此乃迦毗羅衛國高僧之寺院」等字樣。從那時開始,提勞拉克特的「佛陀故鄉」地位即受到來自皮普拉瓦的嚴峻挑戰,因為提勞拉克特拿不出佛陀在世時的任何古物作為考古學證據。其實這兩處地點相距只有六、七公里,但不湊巧的是,它們分屬兩個國家。過去數十年來,尼泊爾和印度為了佛陀到底誕生在誰的領土上相持不下。
兩位英國考古學家在提勞拉克特經過三年的挖掘考證後,近日找到一些公元前九世紀到六世紀間流行於南亞的灰色陶器,這些陶器存在的年代,與佛陀在世修行弘法的時間重疊,而陶器出土的地點附近已沒有其他古代城市的遺跡,因此他們斷定這裡應該就是古迦毗羅衛國的所在地,也就是佛陀如假包換的故鄉。這項發現可說令尼泊爾方面士氣大振。
其實,印度和尼泊爾都不是佛教國家,印度是印度教的大本營,而尼泊爾也有近九成的人口信奉印度教。雙方之所以堅持佛陀是誕生在自己的土地上,除了希望保有佛教發源地的地位之外,最根本原因是來自經濟考量:佛陀的誕生地能吸引世界各地大批佛教徒前去朝聖,川流不息的朝聖客勢必帶來大筆觀光收益。尤其是尼泊爾,由登山客和朝聖客所帶來外匯收入,已超過尼泊爾外匯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有關佛陀誕生地的爭議短時間內恐怕不會有結果。印度和尼泊爾雙方雖各執一詞,倒也不忘和氣生財。兩國觀光部長四月下旬在新德里會晤,同意在提勞拉克特到皮普拉瓦周邊一帶建立一個「佛陀旅遊區」,讓世界各地佛教徒能夠很方便地穿梭兩地,飽覽佛陀出生地和他在世時修行弘法地區的風光。兩國同意今後要在交通、食宿等各項觀光基礎建設上進行合作,並聯手向全球佛教徒推廣「佛陀旅遊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