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 外戰英雄馬曉春在14日的LG杯上輸給了睦鎮碩,繼內戰屢敗後外戰又遭脆敗,國內媒介反應平淡,怪啊。前些時,中國棋界的另一個標誌性人物--聶衛平,僅是在棋聖戰上進入四強就成了新聞,也怪。
白雲蒼狗,時間最能說明問題。1995年的4月,馬曉春在第九屆中國天元賽上以3比1擊敗聶衛平,繼續衛冕天元的冠軍。在此之前的兩個月,老聶在「聶馬七番大戰」中幸運地以4比3擊敗馬曉春,證明著自己頂尖棋手的地位。在此之後的一個月,馬小在第六屆東洋證券杯上以3比1的比分戰勝老聶,獲得中國的第一個職業圍棋世界冠軍。
對於老聶馬小來說,那真是一段流光溢彩的歲月,歲月如歌。而現在,整整六年過去了,日月如簇。如今再看老聶與馬小,讓人唏噓,人生最真。
老聶比以前更胖了,坐在飛機的艙位上,是滿滿當當幾乎不留什麼縫隙。但輸棋也開始無計其數起來,坐在棋盤邊鎮定幾乎若昨,棋盤拍得直響但幾乎聽不到勝利的聲音。老聶前一階段小火了一把,點燃了很多人的熱情,說老聶復活了,再現青春了。畢竟老聶在聯賽中二連勝,畢竟老聶贏了羅洗河和王群進入了棋聖戰的半決賽,畢竟歲數大了能贏棋還真不容易哎。
老聶已經是六年沒有進入到大頭銜戰的最後階段下棋了,這次終於擠進來了,非常高興。但全面打量老聶進入棋聖戰半決賽,我們只能無情地說,這是對棋聖戰的最大諷刺。老聶沒有參加預賽,只是在九段組中贏了鄭弘一盤就進入了最高棋士決定戰,然後贏了羅洗河和王群八段,就堂而皇之地走進了棋聖戰半決賽。
如此的勝利價值和含金量就足以與晉級號稱中國最大頭銜戰半決賽入圍者相對等,不客氣地說,這說明棋聖戰這個比賽是多麼地不完善,是多麼地與競賽最大程度地篩選出最強者的初衷相背離。棋聖戰飽受指責的名額分派和競賽模式應該好好地改一下了,不改不足以樹立這個號稱中國最大杯賽的權威和公平的地位。
這樣說,不是對老聶有什麼偏見,而是覺得老聶棋力嚴重下滑的問題沒有得到什麼解決。老聶的社會活動還是太多,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與棋無關的事務上,心態還沒有完全浸泡在圍棋之中。這種狀況之下,是斷然下不好棋的,後半盤總是發昏其實就是棋力下降、盯不緊、控制不了局面的直接病灶體現。說什麼「如果不發昏,我仍舊是世界第一」,其實是一句空中樓閣的妄言。圍棋比的就是誰出錯少和犯錯誤的程度低,誰控制得最好誰就是最強。
98年底的時候採訪老聶,老聶豪情依舊:「我要拿一個世界冠軍,我有這個能力。」1999年、2000年的時候,還能在一些地方聽到老聶類似的話語,只是聽起來愈加覺得好笑了。老聶現在最真實的身份是一位圍棋活動家,而不是什麼職業棋手。
1988、89年的時候,是老聶人生頗為重要的一段時間,那一年他功虧一簣,丟掉了應氏杯,在家庭上,也是焦頭爛額的時候。那個時候,用中國人劃分的時間標準來看,可以視作是老聶的「中年危機」。後來的結果,大家知道了,老聶並沒有處理好這個危機……
看到現在的馬小,讓人再一次想起了中年危機。也許2000年、2001年是馬小的「中年危機」,人生和事業兩個層面上的。這一段時間,馬小輸的棋真是太多了,並且是什麼棋什麼對手都能輸。馬小說,我從來就沒有熱愛過圍棋……
熱愛或者說不熱愛圍棋並沒有太多的關係,馬小也許對於他作為安身立命的職業看得很開。日本的本因坊王銘琬說,有的時候他非常厭惡圍棋。趙治勳說,職業棋手沒有不愛錢的,更多的時候是想賺錢。但是,既然作為一種職業,就應該投入和敬業。尤其是像馬曉春這樣的領袖型棋手,還應該有一種深沈的責任感,為中國的圍棋,為中國的棋迷。
中國圍棋的兩旗幟一面是倒下了,希望另一面不要過早倒下。(體育周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