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8日訊】伴隨著一連串的人事變動和合并傳聞﹐炎熱的6月已經成了中國互聯網界的多事之秋。就象許多并不知名的網站一樣﹐在經歷了海外上市的歡樂以及市場重壓下的痛苦之后﹐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門戶網站如今再次面臨著資本以及市場的挑戰。
据IT三家村報導﹐從新浪首席執行官王志東突然宣布離職﹐到聯想與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提供商AOL斥資二億美元建立合資公司﹐再到網易首席執行官黎景輝以及首席營運官陳素貞辭職﹐……一系列突如其來而又具有爆炸性的事件﹐使得受到冷落的中國門戶網站重新回到了舞台中央。
“就像一次必將來臨的大地震一樣﹐在許多先期征兆紛紛顯示以后﹐伴隨著地殼擠壓和碰撞的愈演愈烈﹐它終于到來了”。一位業界專家這樣比喻說﹐他同時反問﹕在這場地震的同時﹐難道你沒有聽到中國門戶網站的洗牌聲嗎﹖
除了聯想與美國在線合作本身﹐新浪與網易的人事變動實際上也和資本意志有關﹐或者說與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有關。“新形勢下的重組以及購并實際上是件好事情。”業界專家這樣看處于新聞漩渦中的新浪﹑網易﹑聯想。市場資源的重新整合已經進入棋局的中盤﹐它已經由去年底今年初的重組購并進入到更高的層次﹐中國的互聯網產業也將開始在困頓中探索新一輪調整與飛躍。
洗牌是一種必然
一系列的變化似乎是始于王志東辭職事件﹐其實﹐這只是一個偶然。整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和變化早已注定﹐國內的網站將會出現地震式巨變﹐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許多先期征兆早已在去年底今年初顯示出來。早在2000年初就有人預言﹐到年底將有90% 的網站倒閉或發生重組和購并﹐事實証明的確如此。在花完了投資人的大筆資金之后﹐由于沒有清晰的營收模式﹐大大小小的網站在人們的漸漸淡漠中倒閉和被收購。
成本與收入的差距迫使業者尋找出路﹐收購與合并就成為最直接也最簡潔的一條路。先是TOM.com的一系列收購﹐再是Myrice(多來米)被Lycos收購﹐然后到天極與Chinabyte的合并﹐重組與購并之聲不絕于耳。
不僅僅中小網站如此﹐人們印象中實力雄厚的三大門戶網站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股東的期待﹐資本的意志﹐市場的競爭﹐所有這些都給他們以更大的壓力。几個月前﹐中華網就放風出來﹐希望對三大門戶網站之一進行購并。雖然此一舉動當時遭到几大網站老總的駁斥﹐但事后証實﹐所謂的談判與接觸一直在進行。用丁磊﹑張朝陽的話說“公司不排除任何開放式的合作”﹐這種說法后來也被新浪的高層諸如姜丰年所重複。
“生意就是生意。”在無法找到更好的出路和盈利模式的網站創業者眼中﹐如今只能把自己的事業當作一個純粹的生意了。而一系列的積澱和步伐﹐使得今天互聯網行業的裂變與洗牌成為一種必然。
盡管在許多人眼中﹐目前發生的變化是很正常的﹐門戶網站的經營壓力大﹐資本的壓力大﹐因而必須尋求變化。但是未來的變化還是存在許多變數﹐還是存在許多懸念。
懸念一﹕市場格局能否發生變化
對于几家門戶網站的變化﹐業界人士最關心的是﹐今后市場格局是否會因此而改變。“ 對網絡公司來說﹐過去的一段時間是最艱難的日子。市場上容不下這么多同質同構的網站﹐重組和購并越早就越主動。”清華興業的潘福祥對并購持樂觀態度。
“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網站會有比較大的整合與變化。”成卓女士分析﹐全球互聯網都在面臨著發展下去的問題﹐中國的網站也一樣。他們會與不同的企業﹐比如網站﹐或者說傳統公司結合。“這些變化可能包括新股東的加入﹑新業務的發展﹐甚至是公司易主等等”。
易凱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冉先生說﹕目前所發生巨變的是門戶網站﹐只占所有網站非常小的一部分﹐除非三大門戶網站之間發生合并。當然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但估計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對這三大網站來說﹐如果只是投資方發生變化﹐網站的內容并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變化。人們所謂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是在心理上講的”。
懸念二﹕聯想與AOL能掀多大風浪
在一連串的爆炸性事件﹐似乎聯想與美國在線的合作更為具有實際意義。因為到目前為止﹐聯想下屬的www.fm365.com在門戶網站的舞台上還只能算是一個小角色。但有人預計﹐聯想與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聯網內容服務商─AOL時代華納的合作將會給其帶來發展的契機。它將有機會與新浪﹑搜狐一較身手。
實際上﹐AOL在中國內地業務的進展情況并不理想。1999年﹐AOL先在香港與中華網〔Chin a.com〕建立了第一家以中文為主的門戶網站。香港的ISP〔網絡運營服務商〕市場競爭激烈﹐ AOL面臨著香港電信〔Hong Kong Telecom〕的巨大壓力。AOL只能夠向用戶提供速度相對較慢的電話撥叫式服務﹐而其競爭對手香港電信和香港寬頻〔I-Cable〕提供的卻是價格低廉的高速寬帶服務。
同樣﹐競爭者認為AOL與聯想在中國也未必會掀起太大的風浪﹐兩者對中國門戶的理解受到懷疑﹐前者以ISP在美國起家﹐后者則以硬件制造聞名﹐能否真正抓住中國網民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美國在線在美國取得的成功卻不能不讓人心有余悸﹐盡管三大門戶也在短期內沒有把它列為競爭者。搜狐的張朝陽認為﹐美國在線與聯想的合作并不意味著會對中國的門戶網站現狀產生沖擊﹐文化的融合可能比人們的想象要難得多﹐“因為我知道太多的合并產生1+1<2 甚至是1+1<1的例子﹐合并能否真正成功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懸念三﹕“狼群”能夠真的來嗎﹖
不僅僅是美國在線﹐包括雅虎﹑Lycos等國際巨頭的到來﹐也在喧囂一陣之后受到國內業界的質疑。當然﹐在戰略上﹐沒有人敢小看他們。
在經過了短暫的互聯網群雄紛爭后﹐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向中國逼進。如果半年前收購多來米算是一個起點﹐那么現如今﹐“狼”是真的要來了。特別是隨著中國的入世﹐國際上強大的資本勢力必將再次發威﹐聚集起有經驗和實力的各路人才﹐強占中國互聯網市場。
也許﹐美國在線的行動將會使其競爭對手微軟〔Microsoft〕有所反應。中國內地市場在微軟全球版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微軟旗下的MSN一直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市場虎視耽耽。而另一個有實力的公司是TOM.com﹐有消息稱﹐在經過一系列收購行動之后﹐李嘉誠有可能將Priceline.com的業務擴展到中國內地。
這里﹐反對“狼”來了說法的人士拿出几個反面例子。比如雅虎〔Yahoo!〕﹐早在九十年代末期﹐雅虎已經建立了雅虎中文版﹐但其在中國的業務卻沒有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而且﹐雅虎與方正的合資企業也沒有在互聯網行業獨樹一幟。
懸念四﹕未來會剩下几個門戶網站
顯然﹐相對去年的同一時期﹐中國互聯網行業現在的整合是在更高的層次進行﹐几大網站背后都有更為有力的實力機構的支撐﹐未來的市場競爭也將更激烈。但是未來的中國市場到底能夠容納几家門戶網站﹐至今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業界專家潘福祥認為﹕第一輪市場形勢是三分天下﹐未來的整合將改變目前的市場格局﹐最終可能只有一兩家網站存在。 投資者成卓卻比較保守﹐她說﹕“市場的格局早晚會有所改變﹐但具體說未來會有几家網站存在﹐是2個還是4個﹐現在卻很難說。”
王冉認為研究未來會剩下几個門戶網站并不十分重要﹐“因為說是洗牌﹐一共就3﹑5張牌﹐洗來洗去還是3﹑5張牌。但是對用戶來說﹐誰第一﹐誰第二﹐都不重要﹐什么股權的變化﹐資本的意志。”他說﹕“真正關鍵的是用戶能從網上得到什么﹐服務是否會有真正的改變。 ”
懸念五﹕門戶網站究竟有沒有未來
國外的先驅以及國內市場的巨變﹐讓許多原來對互聯網充滿信心的人開始動搖起來﹐即使是作為未來的發展趨勢﹐現有的門戶網站依舊看不清企業未來的真正方向﹐這卻是個事實。
據有關專家分析﹐互聯網門戶網站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一是原地不動﹐依舊是門戶網站﹐依靠廣告﹑會員費等作為網站的收入﹐以獨立網站的面目出現﹔第二種是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模式﹐向媒體和娛樂發展﹐第三種是向技朮型﹑軟件型公司發展﹔第四種是做電子商務﹐比如BtoC。
王冉說﹕“我認為真正可取的是向媒體方向發展﹐就目前的全球市場而言﹐這種方向也得到投資者的肯定﹐但這并不是說辦一家報社或者電視台﹐而是說資源配置和業務方向向這方面傾斜﹐向這方面努力”。這種觀點實際上已經被大多門戶巨頭所接受﹐無論向那種方向發展﹐向傳統行業回歸﹐落地﹐通過資本市場完成跨越才是真正可取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