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8日訊】形形色色的“奇汗”,可作為窺測疾病的診斷依据之一。
1.冷汗:每當人在生病、受惊嚇,或心緒格外緊張、生理心理功能失常時會不斷地排出大量淡而無味的汗,触之發涼。出汗后常有“心有余悸”之感。
2.粘汗:汁出粘膩,發稠發熱,系重感冒或其它病症高燒,服用解熱退燒藥后一种病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濕熱不清,需通腠通去濕熱,方可痊愈。
3.黃汗:汁色變黃,似黃裱紙色,多因大汗后冷水沖浴,寒濕之邪入內,或因寒濕郁遏肌膚腠理之間,導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4.血汗:又名紅汗、肌衄。汗液淡紅,如洗肉水樣。中醫認為,凡气血、陰陽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陽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變紅。現代醫學認為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有一定關系。
5.鼻汗: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兩側滲出,緩緩淌下,汗珠晶瑩可見。若病變見于肺气宣蕭失常。多見于肺虛病人。
6.額汗:汗出局限于頭額部,甚至汗如蒸籠熱气,故有“蒸籠頭”的俗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外感六淫,臟腑內傷者,均可引起頭額汗。
7.半邊頭汗:整個頭部以鼻中分成兩半,一半頭出汗另一半頭滴汗皆無。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陰陽雙虧而寒阻經絡“百會”穴。
8.半邊身汗:指半邊身體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內阻經絡所致,每常見于青年人高血壓腦病、腎性高血症、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9.勞心汗:系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無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懮、思、惊、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以至心不主血,脾不統血而胸汗涔涔。常見于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10.手足汗: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凡脾胃濕熱內蒸不宣、血虛、陽虧、中陽不足,均可導致手足多汗。嚴重的無論寒暑,手足汗均多。
11.會陰汗:汗出局限于會限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濕熱下注,腎陽虛衰,均可導致會陰部有异位汗出。女青年如患有外陰瘙痒症、陰道炎等婦科病,亦可出現异味的會陰汗。
12.腋臭汗:汗臭如狐騷气味,夏天出汗多時味更濃烈,這是因為分布于腋窩、腿腋等外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見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見。
13.焦味汗:汗出津津,綿綿不斷,散發出一股糊焦洁或燃煤味。重者焦味很濃,可刺激周圍人打噴嚏、流清涕。此症局限于青年男性,系因手淫過頻,或經常夢遺滑精,又不注意清洗會陰者。
此外,高燒病人的“戰汗”,手術或女姓分娩后的“虛汗”,生命垂危、彌留之際的“脫汗”,以及前面所述的“自汗”、“盜汗”,都是不同病變或不正常的“奇汗”。
對待上述种种“奇汗”,既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又不可掉以輕心,需及時到當地醫院,請醫生辨症施冶,以使疾病早日康复和恢复正常的排汗功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