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5日訊】 自有世界棋戰以來,中國圍棋除「偶爾露崢嶸」外,絕大部份時間處於疲軟狀態,無法雄起。對此,凡關心中國圍棋命運者,無不心急如焚,有錢出錢,無錢獻計。茲按歷史方法,歸納中國圍棋疲軟說法如下,以安慰萬千棋迷痛苦、失望之心。
一、我明敵暗說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日本圍棋欺壓了近百年的中國圍棋終於在中國圍棋擂台賽上揚吐氣,世界棋戰「富士通杯」與「應氏杯」也於1988年應運而生,但命運愚弄了聶衛平和中國棋迷,武宮正樹與曹薰鉉分享了兩座冠軍杯。日本人奪冠了還罷了,韓國人奪冠,憑什麼咱們也不服。
於是有人說前幾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時,韓國人隔岸觀火,對咱們國手的招數心知肚明。而咱們卻對韓國究竟有幾人吃圍棋這碗飯都不清楚,豈有不敗之理。但隨著中韓圍棋頻繁碰撞,加之網絡時代興起,現今連曹薰鉉戒煙,李昌鎬玩電子遊戲機,劉昌赫談戀愛、結婚之類的都逃不過咱們的眼睛,此說也就過時了。
二、天時地利人和說
1998年「春蘭杯」出台前,世界性棋戰均為韓、日和台灣主辦,尤以韓國為甚。因為人家搭的台,免不了就多出了幾個唱戲的;而到人家台子上去唱對台戲,也免不了車馬勞頓。諸如韓國人有意更改「LG杯」決賽時間,招待不周之類的,國手們多有抱怨。一經媒體披露,國人皆憤憤不平,故天時地利人和說一度流行。於是愛國如江蘇「春蘭」集團者,一擲千金主辦了「春蘭杯」。自然,咱們在參賽棋手名額分配方面,也絕不會便宜了韓、日。結果又如何呢?「春蘭」不也照樣嫁作他人婦嗎?
三、韓國有李昌鎬說
1995年後,馬曉春、常昊、俞斌等國手屢屢在世界棋戰中遭遇李昌鎬,被他砍了一遍又一遍,碧血黃沙。單是在冠、亞軍決賽中,李昌鎬就五次讓咱們的國手吞下苦酒。於是中國棋手談李色變,悲嘆韓國出了一個李昌鎬。
「韓國也就是有一個李昌鎬。余者不足為懼。」這是馬曉春的經典語錄。中國隊在中韓雙邊對抗賽中的勝利,似乎也使一些人堅信這一點。但李昌鎬在世界棋戰中被淘汰出局的時候並不少,也不見咱們的國手趁機撈幾座冠軍杯。馬曉春、常昊在「富士通杯」與「春蘭杯」決賽中不敵曹薰鉉和王立誠,那又怎麼說?
四、比賽機會太少說
中國的企業與商家目光短淺,舍不得出資讚助圍棋。你看人家日、韓,五花八門的杯賽搞得多熱鬧,棋手的收入多高。比賽強度不夠,對局機會少,缺少物質刺激,怎麼在世界棋戰中蓋過韓、日呢?說這話的人顯然忘了中日圍棋擂台賽時,國內幾乎沒杯賽。現在好了,咱們的杯賽也是五花八門,日韓有的咱們幾乎都有了;他們沒有的主客場制圍棋聯賽,咱們也有了。當然,面包、汽車、洋房,一些國手也有了。據說目前稍有點名堂的國手,年對局數已是七、八十盤,年收入以六位數計,夠多了吧!但又怎麼樣呢?
五、體制陳舊說
中國圍棋有職業化之名,而無職業化之實。往大的說,中國圍棋協會的決策與管理等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那一套,概言之,人治而非法治。往小的說,我們的職業棋手,尚缺乏職業意識與道德。圍甲棋手流動的混亂無序,與新近圍乙的作弊事件等等,已使許多人痛感體制才是中國圍棋停滯不前的最大障礙。看來此說接近了正確的答案。
此外,尚有東方不亮西方亮說、恐韓說、精神說、內訌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說等等。因與以上五說大同小異,加之文章篇幅所限,恕不逐一點評,留給同道中人再挖掘。(體育參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